一、多多羅義雄生於1894年9月18日,日本能古島人。1910年前往佐賀縣,拜當地中學美術教師平島信為師,並於此時結識師承黑田清輝的畫家青木繁。不久後,多多羅前往東京,進入太平洋畫會進修,接受滿谷國四郎指導;1913年入選文部展美術展覽會,往後連年有出品紀錄,並在1930年獲得帝展無鑑查資格。在臺活動方面,目前確知文獻紀錄為1926與1930年,故1932年完成〈新高山〉應是之後某次來臺留下作品。具表現主義與立體主義,為其創作歷程中之一個節點。 二、此作應取景於祝山山頂,隨著阿里山在1920年代末期開放,給一般民眾作為登山旅遊的選擇,山上美景也漸受到注目;1927、28年,朝香宮鳩彥王與久邇宮邦彥王先後來臺,便都曾前往祝山觀望新高山連峰。此後又有畫家丸山晚霞(1931)、總督太田政弘(1931)和中川健藏(1932)陸續造訪,祝山儼然成為登阿里山必遊之地,此時亦為臺灣重選新八景玉山列為聖域時刻,因此〈新高山〉也深具體現歷史背景代表意義。 三、〈新高山〉強調在祝山山頂俯瞰山脈橫向連綿氣勢,將視野一路推展至另一端新高山山稜,並把主峰置於畫面中央。本作構圖可分為前後兩部,約佔畫幅的前三分之二以暗綠、黃綠、紅褐與淺棕表現濃密綠樹和鬆散土坡,而畫面上半部三分之一遠景,則藉由灰白色調冷冽肅穆氛圍,傳達新高山積雪面貌,使其與植被尚為蓊鬱之前景山巒形成對比。本作運用幾何面穿插具有表現主義、立體主義風格,與畫家自身的創作歷程可相互參照。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