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多多羅義雄〈新高山〉

多多羅義雄〈新高山〉
禁止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多多羅義雄〈新高山〉

一、多多羅義雄生於1894年9月18日,日本能古島人。1910年前往佐賀縣,拜當地中學美術教師平島信為師,並於此時結識師承黑田清輝的畫家青木繁。不久後,多多羅前往東京,進入太平洋畫會進修,接受滿谷國四郎指導;1913年入選文部展美術展覽會,往後連年有出品紀錄,並在1930年獲得帝展無鑑查資格。在臺活動方面,目前確知文獻紀錄為1926與1930年,故1932年完成〈新高山〉應是之後某次來臺留下作品。具表現主義與立體主義,為其創作歷程中之一個節點。 二、此作應取景於祝山山頂,隨著阿里山在1920年代末期開放,給一般民眾作為登山旅遊的選擇,山上美景也漸受到注目;1927、28年,朝香宮鳩彥王與久邇宮邦彥王先後來臺,便都曾前往祝山觀望新高山連峰。此後又有畫家丸山晚霞(1931)、總督太田政弘(1931)和中川健藏(1932)陸續造訪,祝山儼然成為登阿里山必遊之地,此時亦為臺灣重選新八景玉山列為聖域時刻,因此〈新高山〉也深具體現歷史背景代表意義。 三、〈新高山〉強調在祝山山頂俯瞰山脈橫向連綿氣勢,將視野一路推展至另一端新高山山稜,並把主峰置於畫面中央。本作構圖可分為前後兩部,約佔畫幅的前三分之二以暗綠、黃綠、紅褐與淺棕表現濃密綠樹和鬆散土坡,而畫面上半部三分之一遠景,則藉由灰白色調冷冽肅穆氛圍,傳達新高山積雪面貌,使其與植被尚為蓊鬱之前景山巒形成對比。本作運用幾何面穿插具有表現主義、立體主義風格,與畫家自身的創作歷程可相互參照。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多多羅義雄〈新高山〉 / 授權人:國家文化資產網 /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BOCH_CountryCulture_61&id=20220725000001。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國家文化資產網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嘉義市
東區
林森西路一號
數量
1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文授資局物字第11130081111號
2022-07-25 10:21:27.987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種類
種類代碼
G1


種類名稱
藝術作品


年代
昭和7年(1932年)
作者
多多羅義雄
材質
畫布油彩\油繪
尺寸
長65公分、寬50公分
保存環境
庫房或展覽空間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臺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局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4-22177777
主管機關名稱
文化部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評定基準
重要人物或重大歷史事件/能反映政治、經濟、社會、人文、藝術、科學等歷史變遷或時代之重要特色
保管單位
農OOOOOOOOOOOOOO
古物所在地
所在地名稱
農OOOOOOOOOOOOOO


detailPage.fieldLabel.BOCH_CountryCulture_61.keepPlaces_address
嘉義市東區林森西路1號


保存空間屬性
公務設施


保存空間文資身分
無文資身分


法令依據
<<古物分級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3條第2、3款
古物出處/出處或來源
既存(繼承)
指定(登錄)理由
一、〈新高山〉自祝山眺望新高山的作畫處,為當時頗具知名度景點,見證阿里山觀光浪潮下眾多畫家先後到此創作。 二、阿里山觀光事業始於1920年代末期,而祝山作為觀覽新高山地點亦於此時受到注目,曾造訪此地者包含日本皇室朝香宮鳩彥王與久邇宮邦彥王、臺灣總督太田政弘和中川健藏,以及藝術家丸山晚霞、藤島武二等人,但今日國內僅有〈新高山〉一作反映祝山聲名遠播之歷史事實。 三、多多羅義雄現存戰前作品已不多見,而〈新高山〉又是其中倖存至今之山岳風景畫。從畫作創作手法檢視,可得見多多羅對前衛風格之嘗試,有朝向表現主義和立體主義趨勢。 四、阿里山直至1920年代末期才開放民眾觀光,與之有關藝術創作亦在1930年代達到高峰,但今日國內現存畫作多出自臺籍畫家之手,日籍畫家作品相當稀少,此作足以彌補此段臺灣美術史。
代表圖像來源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
保存現狀
原受損嚴重,已全色修復,現狀況穩定。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