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館鄉尖山雙舉人故居創建年代不可考,應為為劉氏父子獻廷或劉禎中舉人,道光14(1834)年至20(1840)年之間。關刀山大地震後倒塌,於昭和12(1937)年重建,民國97(2008)年亦曾修整正廳與院門,始為今貌。劉氏來台祖懷莞原籍廣東省嘉應州平遠縣東石鄉梅子謝七斗黎 ,為文達公派第10 世孫,乾隆初年攜親族來臺,入墾台中市南門一帶。11世蘭斯公遷居公館,其子與孫,獻廷及劉禎先後高中舉人,成為地方美談,村落甚至更名為「舉人坪」。 雙舉人故居坐北朝南偏東,為背山面水的單進二橫屋三合院,建築空間由外埕、院門、內埕、正身、左單橫屋、右單橫屋所組成。外埕前方有一半月池,除風水考量,還有洗滌、灌溉等用途,外埕鋪水泥地,立有舉人旗桿座兩副。內外埕隔有院牆,院門為燕尾翹脊,脊堵有泥塑彩繪。正身為三開間,硬山馬背屋脊,現覆鐵灰色琉璃瓦型的烤漆鈑,磚造牆身,刷成粉藍色。三門均題有匾額及對聯,正門掛劉氏堂號「彭城堂」,前有蟠龍柱一對,左右次間與院光門上有泥塑彩繪人物,二者為建築的精華所在。正廳奉劉家歷代祖宗牌位,神龕與翹頭案供桌有精緻的木雕裝飾,左次間供觀音、五穀神農、福德正神等,右次間祀天上聖母及千里眼、順風耳。劉家祭祖日原為五月初五端午節,為配合工作子弟現改為例假日。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