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鹿港日茂行

鹿港日茂行
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鹿港日茂行主人林振嵩於乾隆30年(西元1765年)由中國福建泉州永寧渡海來臺,並定居鹿港,初以販鹽為業,後因經商得法而致富。因鑒於鹿港日漸繁盛的商業契機,林振嵩放棄舊業,以改經營貿易,創立商號「日茂行」,並自擁船舶,載貨轉運各地。乾隆49年(西元1784年)鹿港開為正式的港口,與泉州蚶江對渡通商,推測日茂行建築於此時期興建。林振嵩三子林文濬也於此時渡海來臺,與其聯手經營日茂行業務,使日茂行商務更蓬勃發展。   林振嵩於乾隆42年(西元1777年)捐資成立鹿港慈善組織「敬義園」,以拾字紙、置義塚、收遺骸、修橋樑等工作,造福鄉里,是當時最具規模的慈善組織。另外,亦曾參與乾隆51年(西元1786年)鹿港龍山寺遷建、乾隆52年(西元1787年)天后宮(今新祖宮)新建等地方事務。此時的日茂行以執鹿港商業界之牛耳,穩固的事業基礎,因此最晚至此時,日茂行應已發展為一完整之船頭行,擁有自己的船隊及商行了。    乾隆53年(西元1788年)林振嵩因母喪回泉州奔喪後,定居泉州,頤養天年,日茂行的經營由林振嵩三子林文濬接手。林文濬又名品、元品,字金伯,號淵巖,為人熱心公益,曾捐資修建鹿港天后宮、鹽水武廟、彰化縣城等。嘉慶21年(西元1816年)林文濬五子林廷璋,孫侄林世賢中舉,同年,日茂行進行重修,將建築物的座向由面街背海改為背街面海的型態,並且將原本二進三開間的連幢街屋變更為合院型態,由林文濬敬書「日茂行」門額與「鰲波東注」刻石,為當時全鹿港之盛事。 至道光6年(西元1826年)林文濬逝世,由其五子林廷璋接掌日茂行商務,但自嘉慶中葉後,鹿港嚴重淤塞導致港口一再遷移,商運已大不如前。面對這樣自然條件的改變,林廷璋突破無策,日茂行已日漸式微。咸豐至光緒年間,濁水溪多次氾濫,支流流向鹿港港口,造成河道淤塞,使得依靠航運貿易維生的日茂行在鹿港港口功能日漸退化消失後,亦逐漸衰弱,家族於地方事務的參與歸於平淡。民國70年(西元1981年)因都市計畫道路開闢,日茂行建物所在地辦理徵收,部分建築遭拆除,僅存日茂埕、前落、內埕、後落、小合院,於民國89年(西元2000年)指定為縣定古蹟,民國92年(西元2003年)遂辦理修復工程。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國家文化資產網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彰化縣
鹿港鎮
泉州二街65號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89彰府民文字第132763號
2000-07-14 13:41:59.0
級別名稱
縣(市)定古蹟
種類
種類代碼
A3


種類名稱
宅第


現狀
鹿港日茂行於民國89年(西元2000年)指定為縣定古蹟,現正進行修復工程。
外觀特徵
鹿港日茂行為「三進二院」的建築格局,主要構造為磚石木混合構造,因民國70年(西元1981年)公佈的都市計畫中,日茂行建物所在地辦理徵收,部分建築已被拆除,現今日茂行範圍包括日茂埕、前落、內埕、後落、小合院。從其第一進之室內進深、中庭進深遠大於一般商用空間或居住空間,可見其原為船頭行特有之院落空間,可視其屋宇高度為船頭行高於一般傳統店鋪近15倍之空間尺度。 外埕(日茂埕)鋪面以中國泉州花崗石為鋪面材料(壓艙石),以二道「龍鬚」將鋪面分作三堵,中央較寬而兩旁較窄,臺基與步口以石板條為主要鋪面材。廣場前有數顆磉石,做為昔時郊商往來的旗杆座及酬神時演戲的戲臺石。內埕前部分為尺四釉面磚,採人字鋪;後段為磚材採丁字鋪。 日茂行屋頂之形式、起翹、瓦作、脊作等作法顯鹿港本土之特色,反應地方建築特有的折衷性質。前落正身之屋頂,由於每「舉」高度相同,「舉架」作法不明顯,正身第一進之屋頂每舉之高度相同,未能產生舉折之曲線,外觀上測得之「起翹」曲線應為脊作及瓦作再加以施工而產生。主體建築前落,正身之屋頂以椽條與屋架的檁搭接,椽條上鋪望磚,望磚上再鋪一層板瓦,板瓦上再依每隴計算應有之高度填以石或雜瓦,最上層材以仰瓦覆蓋,逐步產生「起翹」,「起翹」曲線從屋脊之中心向左右上揚,並向外翻起。明間屋頂以竹竿代替椽條,竹竿上鋪「屋瓦」;日茂行屋頂之瓦作為大、小式兼。正身第一進之正脊,為「工」字形之清水脊,正脊頂端以磚塊壓頂。脊頭(馬背)為直式,且山牆及脊頭(馬背)少有多餘裝飾。 主體建築後落原為一條正身及左、右護龍共組,目前除正身保留完整外,左護龍已改建為混凝土構造;右護龍則大部分坍塌。主體建築後落正身之屋頂亦為硬山式作法,中脊之鏤空(置花格磚處)分作三段,對應明間、次間、稍間之位置。正身之屋頂於檁上架椽條,椽條上望板,望板施作方向水平於椽條,望板上再施以磚及釉面磚,釉面磚上逐施瓦作,瓦作與主體建築前落正身左側相似,為大式屋頂作法。次間瓦作之形式與正身相似,皆為大式屋頂之作法。正身正脊與建築前落正身同為「工」字形之清水脊,正脊頂端以磚為材,脊頭也與主體建築前落正身相似。 小合院為一正身及左、右護龍所組成,為日茂行目前保留最完整的三合院單元。小合院屋頂亦為硬山頂,正身屋頂作法大致與主體建築前落正身、後落正身相同;護龍屋頂則與主體建築後落右護龍建築相似。小合院圍牆原有花磚窗及石門罩,石門罩上原刻有「林源和」的石匾,因民國87年(西元1998年)道路拓寬工程時遭受破壞。小合院內外埕以圍牆界定,圍牆之開口部除院門外,另有一磚窗。窗分作兩層,外層為花格磚,內層為磚窗。埕的鋪面材料與主體建築外埕同為中國泉州花崗石,左右護龍則以石板條為材料。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1.建議管理單位定期於風災震災後進行巡視,若有重大破壞或改變應立即通報主管機關。 2.正進行修復工程,建議執行單位務必遵守工地公共衛生安全管理,並按圖施工,避免發生損及文化資產價值之情事。 3.修復工程正在進行,建議管理單位注意工程施作狀況,若有異常狀況應立即通報主管機關。
使用情形
現今建物內多為管理人作為居住使用,現由彰化縣文化局委外進行修復再利用工程。
所有權屬
身分
名稱
土地所有人
林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
土地所有人
林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
土地所有人
鹿港鎮
土地所有人
中華民國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彰化縣彰化市卦山路3號
主管機關單位
彰化縣文化局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4-7292201
主管機關名稱
彰化縣政府
所屬主管機關
彰化縣政府
室內特徵
鹿港日茂行前落正身以外架方式計算,共有十九架,含出檐三架。屏後深度三步架,屋身主要為磚造承重牆結構,牆面無分割,自基座至山尖皆為磚砌,牆厚約50公分,磚材尺寸有兩種,分大小磚。夾山牆與山牆同為承重牆構造,牆身以腰線為界分作上下二段,下段下層二層石材封砌,上層為三層燕子磚組砌。腰線以上則為磚材疊砌。在磚造夾山牆之前承接木構造之出檐;之後承接屏後。明間鋪面以釉面磚為主,採丁字鋪法,左右次間採石板條與室內釉面磚相接。門廳正門原有門額「日茂行」石刻,民國87年(西元1998年)5月16日鹿港鎮公所因都市計畫拓寬泉州街。將日茂行臨街房舍拆毀,門額「日茂行」亦毀損成兩段,目前由日茂行後代保管。 後落正身為傳統建築之穿斗式屋架,外架十七架,含出檐三架。右次間為穿斗式屋架,共五架,為小式屋架之作法。主體建築後落正身之牆體主要為兩側山牆及後檐牆。兩側山牆為磚造承重牆,後檐牆則為磚石混和構造,腰線以下為石板條封砌,以石板條寬面向外,內以磚石堆砌;腰線以上至檐下原應為磚造,現施以水泥粉光。後落正身鋪面為六角形釉面磚,子孫巷則鋪尺二釉面磚。正身屏後鋪尺二釉面磚,採格子鋪,左右次間則為尺二釉面磚,採丁字鋪。 小合院正身屋架為抬樑式,外架十三架,含出檐兩架。左右護龍亦為抬樑式屋架,共五架。正身山牆為磚造承重牆、後檐牆則為磚石混造承重牆,山牆及後檐牆皆以水泥砂漿粉平。左、右護龍之「外山牆」及後檐牆為承重牆;「內山牆」(近正身之山牆)及「前檐牆」為樑柱構造。「內山牆」之牆身為磚造,由於其為樑柱構造,牆身不承重;「前檐牆」檻牆以上為木造板壁及編竹夾泥牆。「外山牆」為磚石混造,最底層為四層磚疊砌,長面向外,磚上皆石板條封砌,石板條上為二層燕子磚,燕子磚上皆為斗子砌。右護龍後檐牆為雙層磚造牆身,內層底部施以二層石板條封砌;外層則全為磚造,兩層牆間夾有土石。小合院正身原地坪鋪面因水害碎裂改為水泥地面,現已修復為釉面磚,左右次間則為原始鋪面-尺二釉面磚,採丁字鋪。 日茂行正廳門楣有一塊「鰲波東注」匾,「鰲」指鰲城,即中國福建省泉州永寧,說明林家祖先由永寧城來臺灣經商貿易,故曰「鰲波東注」。正殿神龕上方有一塊「大觀」匾。民國56年(西元1967年)日茂行重修,由鹿港匠師施金義承做正廳彩繪,並由和美陳穎派施作彩繪,書法家歐陽錦華現場揮毫,留下珍貴的墨跡。現日茂行幾乎沒有早期的彩繪作品,現存之彩繪裝飾多位於較近期整修過的,主體建築後落正身明間中分為漆作及彩繪兩部分,由彩繪匠師陳穎派及漆匠施金義施作。漆作部分主要以民間建築中常用之佛青為主調,紅色、淺綠及白色為副色,再於重點裝飾部為以金色強調。彩繪仍維持傳統之南式(地方)彩繪風格,所繪之人物、花鳥均以墨線勾勒其輪廓,以同色系深淺之運用表現明暗,其餘如退暈技法等均維持傳統風格。 在日茂行各類裝飾中,現存數量較多且較精采者為木雕,保存較完整者為小合院正身正立面,自明間之四道格扇以「螭龍圍爐」之透雕圖樣、左右次間之板壁,分別為博古、花鳥與水族雕刻,及橫枋上之橫披窗以單元木條拼組而成之櫺花圖案,達到透雕通風與採光效果,皆佈滿了木雕作品。
評定基準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定著土地範圍(公告地號)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大小段
地號
1
彰化縣
鹿港鎮
新宮段
570
2
彰化縣
鹿港鎮
新宮段
571
3
彰化縣
鹿港鎮
新宮段
573
4
彰化縣
鹿港鎮
新宮段
576
5
彰化縣
鹿港鎮
新宮段
577
6
彰化縣
鹿港鎮
新宮段
578
7
彰化縣
鹿港鎮
新宮段
579
8
彰化縣
鹿港鎮
新宮段
580
9
彰化縣
鹿港鎮
新宮段
581
10
彰化縣
鹿港鎮
新宮段
582
11
彰化縣
鹿港鎮
新宮段
583
12
彰化縣
鹿港鎮
新宮段
584
13
彰化縣
鹿港鎮
新宮段
585
14
彰化縣
鹿港鎮
新宮段
586
15
彰化縣
鹿港鎮
新宮段
587
16
彰化縣
鹿港鎮
新宮段
588
17
彰化縣
鹿港鎮
新宮段
589
18
彰化縣
鹿港鎮
新宮段
590
19
彰化縣
鹿港鎮
新宮段
591
20
彰化縣
鹿港鎮
新宮段
592
21
彰化縣
鹿港鎮
新宮段
593
22
彰化縣
鹿港鎮
新宮段
665
23
彰化縣
鹿港鎮
新宮段
666
24
彰化縣
鹿港鎮
新宮段
667
25
彰化縣
鹿港鎮
新宮段
668
緯度
24.0586021431653
經度
120.429252290483
法令依據
<<文化資產保存法>>
影音多媒體圖片
檔案網址


拍攝者
趙守彥


多媒體名稱
鹿港日茂行01


拍攝時間
約於2011年


檔案網址


拍攝者
趙守彥


多媒體名稱
鹿港日茂行02


拍攝時間
約於2011年


檔案網址


拍攝者
趙守彥


多媒體名稱
鹿港日茂行03


拍攝時間
約於2011年


檔案網址


拍攝者
趙守彥


多媒體名稱
鹿港日茂行04


拍攝時間
約於2011年


檔案網址


拍攝者
趙守彥


多媒體名稱
鹿港日茂行05


拍攝時間
約於2011年


指定(登錄)理由
鹿港日茂行,為鹿港開港的歷史見證,亦是鹿港開發過程中重要商業社團「泉郊」首富,在當時隨鹿港全盛時期商業貿易的發展,成為鹿港八郊之首及規模最大的船頭行。日茂行對鹿港的貢獻與事蹟,至今仍在鹿港留傳歌頌。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