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京劇(梅派)京胡藝術

京劇(梅派)京胡藝術
禁止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京劇(梅派)京胡藝術

(一)京胡為京劇音樂主要樂器,代表京劇音樂藝術之主旋律。京劇(梅派)京胡藝術發展,以梅蘭芳為代表,梅派演唱咬字清晰且音色圓潤,唱腔講究流利、華美及平穩,伴奏琴音極具特色。京胡琴師亦須懂戲懂唱,將感情融入音樂中,並隨時留意演唱者的實際狀況,採用最適合的調門、用靈活的弓法指法及運弓速度,烘托出唱腔韻味。 (二)梅派唱腔之所已深入人心,除了梅蘭芳先生個人特有的圓潤醇厚嗓音、唱功特質外,幫他伴奏的琴音極具特色,相輔相成如魚得水,絕對功不可沒。為他操琴的琴師前後共有三位:徐蘭沅、王少卿、姜鳳山。其中,吳明生先生的老師姜鳳山先生,曾經是梅蘭芳舞台演出最後一位琴師合作者。他早年唱戲的經歷,使姜鳳山對演員唱腔、身段、表演瞭如指掌,配合得嚴絲合縫。 (三)1955年梅蘭芳拍電影《梅蘭芳舞台藝術》,梅蘭芳接受姜鳳山的建議,改了不少地方。姜鳳山為梅蘭芳及其子梅葆玖、其女梅葆玥兩代人操琴、排新戲並設計唱腔。1959年推出膾炙人口的《穆桂英掛帥》,即為姜鳳山擔任唱腔設計。梅蘭芳逝世後,姜鳳山為梅派劇目的整理、傳承傾注了畢生心血,不遺餘力傳授、指導梅派胡琴及梅派弟子,梅派京劇及京胡藝術之傳承,其功不可沒。 (四)京劇藝術流行至今已多達200年以上,遷至臺灣發展70餘年,除保持傳統底蘊,並融入臺灣戲曲生態,影響深遠。京胡操琴藝術在京劇演出中也為不可或缺之演奏器樂,影響本土國樂、地方戲及北管等戲曲發展。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國家文化資產網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新北市
中和區
235新北市中和區宜安路118巷16號4樓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新北府文資字第 10920077081 號
2020-10-22 15:12:53.705
級別名稱
傳統表演藝術
種類
種類代碼
E2.1


種類名稱
戲曲


種類代碼
E2.2


種類名稱
音樂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新北市板橋區中山路一段161號28樓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局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2)29603456#4502
主管機關名稱
新北市政府
所屬主管機關
新北市政府
評定基準
藝術性:具有藝術價值者/特殊性:構成傳統藝術之特殊藝能表現,其技法優秀者/地方性:傳統藝術領域有價值與地位,並具有地方色彩或流派特色顯著者/其他(上述基準外之價值)
法令依據
<<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項第1款第1、2、3目
保存者/保存團體
吳明生
指定(登錄)理由
一、京胡為京劇音樂主要樂器,代表京劇音樂藝術之主旋律。梅派藝術為四大名旦之首,唱腔深入人心,唱功特質圓潤、伴奏琴音極具特色,琴師是演唱者最大助力。京胡琴師懂戲懂唱,將感情融入音樂中,並隨時留意演唱者的實際狀況,採用最適合的調門、用靈活的弓法指法及運弓速度,烘托出唱腔韻味,具藝術價值。符合「傳統表演藝術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款「具有藝術價值」。 二、京劇(梅派)京胡藝術發展,受京劇梅派代表梅蘭芳甚深,梅蘭芳演唱咬字清晰且音色明朗圓潤,創造流利甜美、落落大方之梅派唱腔,其講究流利、華美及平穩,形成樸實華麗、端莊典雅藝術風格。梅派京胡質樸俏麗、嫵媚大方帶有和諧氣質,具流派特色,符合「傳統表演藝術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2款「具時代或流派特色」。 三、京劇藝術流行至今已多達200年以上,遷至台灣發展也有70年歷史,期間大陸文化大革命與戲曲改革運動之負面影響,仍保持傳統底蘊,並融入臺灣戲曲生態,影響深遠。京胡操琴藝術在京劇演出中也為不可或缺之演奏器樂,影響本土國樂、地方戲及北管等戲曲發展,符合「傳統表演藝術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3款「顯著反映族群或地方之審美觀」。
代表圖像來源
吳明生提供
所屬族群
類別名稱
漢民族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