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打狗英國領事館及官邸

打狗英國領事館及官邸
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打狗英國領事館及官邸

高雄市「打狗英國領事館及官邸」包含兩座完工於清光緒 5 年(1879)的英式建築及一條登山古道,領事館位於臺灣高雄港(清領時期打狗港)口北岸的哨船頭碼頭邊,係當時英國政府於打狗掌理領事業務工作的重要據點。領事館官邸位於哨船頭山丘上,係領事居住及接待使節賓客的場所,在臺灣目前現存的清領末期西洋衙署建築中,打狗英國領事館及官邸的年代最為久遠。 清咸豐8年(1858)天津條約及清咸豐10年(1860)北京條約簽訂之後,臺灣 陸續開放安平、淡水、基隆、打狗四座通商口岸。當時清廷依據與英國簽定的《通商善後章程》之規定,由英國人統領一切海關事務,為拓展對臺灣貿易的經濟利益,於同治2年(1863)和3年(1864)先後在基隆、打狗設置支關,以淡水海關為統籌。為加強臺灣南部貿易利益,於打狗設置領事館,主要功能為保僑、商務、行使領事裁判權及地方交涉等,領事館包含辦公室、巡捕區及監牢。 民國76年(1987)4月17日官邸指定為二級古蹟,民國 94 年(2005)年重新公告為市定古蹟,當時公告名稱為「打狗英國領事館」,但經文史調查研究,正確名稱應為「打狗英國領事館官邸」,爰民國 98 年(2009)特予重新正名為「打狗英國領事館官邸」。民國93年(2004)10月18日,連接山下的英國領事館辦公室與山上打狗英國領事館官邸之登山古道指定公告為高雄市市定古蹟,並命名為「打狗英國領事館登山古道」。民國 94 年(2005)6月10 日,山下的英國領事館辦公室因其重要歷史文化價值而公告指定為高雄市的市定古蹟,並正式命名為「高雄州水產試驗場〈英國領事館〉」。民國108年(2019)2月22日文化部將原市定古蹟「打狗英國領事館官邸」、「打狗英國領事館登山古道」及「高雄州水產試驗場(英國領事館)」合併公告指定為國定古蹟。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打狗英國領事館及官邸 / 授權人:國家文化資產網 /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BOCH_CountryCulture_11&id=20190223000001。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國家文化資產網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高雄市
鼓山區
高雄市鼓山區哨船頭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文授資局蹟字第10830015471號
2019-02-22 10:17:54.666
級別名稱
國定古蹟
種類
種類代碼
A6


種類名稱
衙署


現狀
目前連同山丘上之打狗英國領事館官邸及串連其間的登山古道,於民國102年11月12日以「打狗英國領事館文化園區」開放參觀。
外觀特徵
古蹟本體周圍尚有水試所遺留之實驗室,後方三戶眷舍目前閒置,本區域旁為海關宿舍。
所有權屬
身分
名稱
土地所有人
中華民國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臺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主管機關單位
古蹟聚落組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422177673
主管機關名稱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評定基準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各時代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定著土地範圍(公告地號)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大小段
地號
1
高雄市
鼓山區
鼓南段四小段
441
2
高雄市
鼓山區
鼓南段四小段
441-10
3
高雄市
鼓山區
鼓南段四小段
441-19
4
高雄市
鼓山區
鼓南段四小段
442
5
高雄市
鼓山區
鼓南段四小段
441-20
6
高雄市
鼓山區
鼓南段四小段
457
7
高雄市
鼓山區
鼓南段四小段
457-8
8
高雄市
鼓山區
鼓南段四小段
457-9
緯度
120.2669544306815
經度
22.61932206543005
法令依據
符合《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規定。
指定(登錄)理由
(一)具高度歷史、藝術或科學價值: 1.歷史價值: (1)清領時期:1840年代以降,歐美勢力東漸,迫使清廷開放五口通商。英法聯軍後,清國與英、法簽訂天津、北京條約(1858-60),英國陸續興建淡水領事館官邸(1874-1877)、安平領事館及官邸(1869)及打狗領事館及官邸(1878-1879)。打狗英國領事館是臺灣僅存之英人早期興建的整體領事館建築,做為居住、辦公、執行領事裁判權使用之場所,亦曾作為英國在臺灣的正領事館,在臺灣對外的貿易史上具有重大意義。 (2)日治時期:1932年,日本於領事館設立高雄州水產試驗場,主要從事罐頭製造的實驗;1939年改稱臺灣總督府水產試驗場高雄支場,並於翌年增設水產皮革試驗工場。1941年正式成立水產試驗所高雄支所,從事魚類皮革改造,供日軍製鞋使用,而1931年領事官邸則被改作「高雄海洋觀測所」。 (3)二戰後: A.二戰後,政府於1950年6月將領事館定名臺灣省水產試驗所高雄分所,進行海洋生態、物種基礎調查研究等工作。 B.領事官邸則做為中央氣象局高雄測候所,1973年5月後閒置,1985年高雄市政府著手修復,成為民眾造訪休閒的歷史空間。 2.藝術價值:打狗英國領事館之設計者為英國工部上海辦公室之代理測量官馬歇爾(Marshall),屬殖民地外廊式建築風格(Colonial Veranda Style),領事館與官邸立面比例的幾何對位嚴謹,見證了臺灣的殖民樣式建築變遷,在臺灣建築史上具有重要的代表性。 3.科學價值: (1)領事館與官邸: A.在工法上,官邸的迴廊與入口,以工字鐵梁架做為拉繫內外牆間的構件。在基礎部分,官邸以紅磚砌成半圓筒,在鋼筋混凝土樓板未使用前,是很合理的構造方式。 B.就使用材料而言,領事館與官邸原使用耐腐性極高、常用於船舶製作上的硬木(yakal),以因應港口地區的水氣與白蟻,反映出對環境條件的考慮。 (2)水產試驗場(所)時期: A.日治時期,日本政府在領事館設立水產試驗場,做為南方漁場研究與漁獲加工試驗場所,為高雄州地區開啟海洋水產品加工現代化科研的歷史。 B.二戰後,水產試驗所延續水產加工罐頭的研究,同時也進行海洋生態、物種基礎調查研究工作。因此,本建築可說是臺灣海洋水產現代科研的重要歷史場域。 (二)表現各時代營造技術流派特色: 1.本建築初建時門窗、屋架係在上海製作,再以船隻運至臺灣組裝;磚、瓦、石料等建材則購自廈門。工匠方面,聘用廈門工匠,因施作期程的關係,再由上海調派工人至臺灣支援。 2.這種西洋設計者與漢人工匠合作的模式,在清領末期的洋樓建造過程是一種典型,在臺灣近代建築史上有重大意義。 (三)具稀少性,不易再現: 1.臺灣最完整的領事館建築:打狗英國領事館包含了有居住的官邸、執行領事裁判權的領事辦公室、與聯絡兩者的通道,是臺灣配置最完整的領事館建築,完整反映出當時英國人對於領事館執行業務空間關係與使用的想法,具有珍貴的文化資產價值。 2.南臺灣第一棟由外籍技師監造的建築:據清光緒5年(1879)英國工部上海辦公室馬歇爾所寫的信中所載:「這項工程是南臺灣第一個由外國人監造的,所以得花心力及時間去教導當地的建築工人」(WORK 10/33/10),反映出在高雄開港後殖民建築發展上的重要地位。 (四)較具重要性:官邸位於打狗港入口西北方,居高臨下;而領事館辦公室則位於山下,面對港口與臺灣關緊鄰,方便領事業務與商業貿易。二者之間開闢一條小徑上下連結,形成一系列的完整建築;且鄰近仍有清領時期海關辦公室、怡記洋行倉庫、東興洋行(原羅賓奈倉庫)留存。由此可見,領事館的擇址充滿著戰略性與機能性思考的智慧,係打狗開港歷史重要見證。 (五)保存較完整: 1.領事館位於哨船頭,背倚打鼓山,面朝哨船頭海濱,地勢由北往南微傾,呈後高前低之勢,以登山古道與山上僻靜及俯瞰港口全景之利的官邸相連,建築的架構、形式、材料,以及土地之地形與植物均相當完整,周圍環境變化不大,可以感受整體歷史場域。 2.現存的打狗英國領事館中,原官邸於二次大戰時,部分屋面遭受損害,辦公室則一直保存良好,為國內歷史最悠久、完整的領事館。 (六)各時代或某類型之典範:打狗英國領事館包含了領事官邸、領事辦公室及聯絡二者間的古道,涵蓋清領、日治的商業活動之歷史空間,是臺灣最完整的領事館建築,也見證了打狗開港後的世界經貿發展歷程,反映臺灣在十九世紀末躍上全球化舞台的過程,在臺灣開發史上係極具價值的歷史場域。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