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粧佛

粧佛
禁止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神像是宗教祭祀的主體。台灣民間信仰的神祇十分龐雜,以神靈崇拜為主體的傳統宗教信仰,對於崇拜對象的形象塑造極為重視,因此也就帶動了神像雕塑工藝的發展。 製作神像的材質,包括木、泥、石、陶、紙、金屬等多種,但以木質佔絕大多數。神像的製作方式主要有木雕、紙紮、泥塑、脫胎等技法。製作木雕神像,一般通稱為「神像雕刻」,民間則稱為「刻佛仔」。 神像雕刻,不僅是台灣民間流傳時間最長、生命延續最久的一項古老傳統手藝,同時也是保存較為完整的一項民間藝術。素有「農業大縣」之稱的雲林縣,是台灣寺廟最多的地方之一。廟多神亦多,造就神像雕刻行業格外蓬勃興盛。民國五、六十年代,雲林縣民間各種技藝,從業人口最多的行業,「木雕類」的神像雕刻始終名列前茅。 臺灣的神像藝術在傳承與開創上,乃經歷了兩、三百年的發展而形成。兩、三百年前隨著移民由家鄉分香、分靈渡海而來,新家園安定之後,便聘中國唐山師傅雕刻神像奉祀,台灣第一、二代神像皆出自唐山師傅之手,台灣本土的神像雕刻師傅幾手全部來自中國福建的漳、泉、福三州的後裔,或者師溯其祖師必是來自這三個地方。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國家文化資產網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雲林縣
北港鎮
民生路56號
2
雲林縣
四湖鄉
3
雲林縣
虎尾鎮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府文資字第1027400501D號
2013-01-18 10:25:26.0
登陸「粧佛」為本縣「傳統藝術」
變更/修正
府文資二字第1073811206A號
2018-11-14 00:00:00.0
本府原指定公告之4項「傳統藝術」,依文化資產保存法第111條規定,重新登錄其文化資產分類名稱為「傳統工藝」,並廢止原公告之「傳統藝術」名稱
指定/登錄
府文資二字第1103810051C號
2021-04-30 16:12:19.204
本縣傳統工藝「粧佛」,公告新增「林朝金」為保存者。
指定/登錄
府文資二字第1103810051B號
2021-04-30 16:13:38.572
本縣傳統工藝「粧佛」,公告新增「丁宗華」為保存者。
指定/登錄
府文資二字1143805820B
2025-01-17 11:31:18.717
公告本縣傳統工藝「粧佛」新增認定保存者「蔡炯容」
級別名稱
傳統工藝
種類
種類代碼
E1.11


種類名稱
雕塑


種類代碼
E1.12


種類名稱
彩繪


種類代碼
E1.8


種類名稱
泥作


所屬族群
類別名稱
漢民族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雲林縣斗六市大學路三段310號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科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5-5523153
主管機關名稱
文化觀光處
所屬主管機關
雲林縣政府
評定基準
藝術性:具有藝術價值者/特殊性:構成傳統藝術之特殊藝能表現,其技法優秀者/地方性:傳統藝術領域有價值與地位,並具有地方色彩或流派特色顯著者
法令依據
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第59條暨「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6條規定辦理。
保存者/保存團體
陳明洲、丁宗華、林朝金、蔡炯容
指定(登錄)理由
1.兼具中國泉、福兩流派佛體粧佛特色。 2.技法精湛,兼擅木雕、泥塑。 3.粧佛技藝精通,具創新能力。 4.雕造本土神像,具地方特色
代表圖像來源
雲林縣政府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