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指定/登錄
府文資字第0980037449號
2009-03-04 13:33:15.0
現狀竹崎車站現況為1954年(民國四十三年)12月7日新建完成十的原貌,整體配置仍保留1954年(民國四十三年)時的格局,部分原始構材與構造亦可辨識。是自2007年(民國九十六年)阿里山林業鐵路沿線仍有營運售票的其二木造車站。
2021年(民國一百一十年)起進行修復工程。
外觀特徵竹崎車站為長方形格局,建築物於後期使用過程中周邊地坪已改為地磚,而月台構材則為枕木。與火車鐵軌平行,因整座建築立於八十公分的卵石砌的駁坎。竹崎車站外壁採用的構法為大壁造,牆外披覆雨淋板採用兩種做法,辦公室採用英式下見板張,候車室採用採用德式下見板張,雨淋板的轉角交接處無金屬板材包覆,主體屋頂之屋形為切妻式屋頂、屋型為水泥雙溝瓦。下層屋頂之入口部為上揚雨遮,柱身以縱橫木格裝飾、每格皆有斜木裝飾。門扇的部分,形式以橫拉門及推拉門,等候室則以為雙開推拉門為主。辦公室的事務性空間主要為橫拉門,正立面為雙開推拉門、值班休息室為單開推拉門。窗戶構造則有單扇固定型及雙扇推拉型,其型式有單一、雙連等,木框內則為清玻璃格窗,雙連窗開窗部位主要位於候車室、進月台一側,三連窗位置主要在事務性空間。另東西妻側山牆有直徑40cm圓窗兩扇。
室內特徵竹崎車站平面空間為長方形格局,面寬12.44公尺,進深5.6公尺。事務性空間位於建築物東側(辦公室、售票口,目前辦公室、售票口皆屬同一空間使用,不設隔間牆。),西側則為公共空間(等候室、簷廊及月台空間等)。竹崎車站基本空間機能為候車室及辦公室兩個部分,配合乘客進出、車站入口、候車室、月台面增加空間,如廊道、雨庇等空間。本建物為木構造結構體,樓高1層,木造屋架、二坡水屋頂。本屋架採用6組正同柱屋架及水泥雙溝瓦,門窗:木造窗戶1種形式,左右推窗雙連。門有兩種形式,為雙扇對開門,單扇門。另東西妻側山牆有直徑40cm圓窗兩扇。天花板面:木屋架下方設甘蔗天花板,上方吊筋及骨料為每45cm3.6*3.6cm角木,為平頂甘蔗板,抹水粉(石灰粉刷)裝修。現況維持相當完整,休息室使用之天花板仍是採用竿緣天井的做法。辦公室及候車室室內則是硬質蔗板。室內地坪室內地坪為水泥砂漿粉刷,牆面臺度為上覆雨淋板,牆面、樓板底部為石灰漿粉刷。
評定基準各時代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具建築史上之意義,有再利用之價值及潛力者
法令依據1.《文化資產保存法》第14條第3項
2.《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
指定(登錄)理由竹崎車站是目前阿里山森林小火車沿線各車站中,僅存的仍有售票營運的木造車站,此站也是森林小火車平地線與登山線間的交會點,具有歷史價值與意義。且竹崎車站也是當時蒸氣火車加水填煤站,山地二十八公噸火車與平地十八公噸火車的交接站,也為竹崎車站在阿里山鐵道車站中較特別之處;竹崎車站的另一個特色是「三角線」,作為提供火車調頭之用。因其不僅具建築特色,且具鐵道文化特殊價值,因此指定為縣定古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