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排灣族口鼻笛

排灣族口鼻笛
禁止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1.起源 排灣族口、鼻笛為排灣族傳統樂器。排灣族傳統樂器種類有雙管鼻笛、單管鼻笛、雙管口笛、單管口笛、口琴、弓琴等5類。然而這些樂器在日治末期時就已逐漸失傳了 。排灣笛吹奏以中排灣與北排灣為甚,南排灣不顯著,且不同地域社群各有所擅長吹奏的樂器。例如三地門鄉大社部落、德文部落及賽嘉部落喜歡吹奏口笛,且有單管與雙管。其他北排灣瑪家鄉三和部落及排灣部落;中排灣來義鄉古樓部落、南和部落及來義部落僅見單管口笛,無鼻笛與雙管口笛 。 2.發展概況 傳統排灣族認為口、鼻笛是貴族男性的專利,從前只有貴族男性可以吹奏口、鼻笛,直到近30年來,才逐漸有女性開始吹奏、傳承口、鼻笛。而排灣族口、鼻笛吹奏場合與時機,一般用於排憂解悶、聚會、自娛或思念某人;其次用於喪禮,男性以笛音傳達對亡者的哀思;再者則為男性追求女性。男性常於夜間結伴前往女性家探訪,在屋外吹笛傳情。少數部落仍保有口、鼻笛相關傳說 ,強調口、鼻笛聲為模仿百步蛇的聲音。再者,不同地域村落皆以「如泣、如訴的哭聲」、「有抖音」、「令聞者想流淚、引發『哀思』(Talimuzau)」的曲調為美,此亦成為排灣族口、鼻笛特有的聲音模式與文化表現形式 。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排灣族口鼻笛 / 授權人:國家文化資產網 /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BOCH_CountryCulture_41&id=20081119000001。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國家文化資產網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屏東縣
屏東縣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屏府文藝字第0970238370號
2008-11-19 09:55:12.0
指定/登錄
屏府文藝字第 0990159236 號
2010-06-30 00:00:00.0
指定/登錄
屏府文藝字第 0990159227 號
2010-06-30 10:40:58.26
指定/登錄
屏府文藝字第 1000099977 號
2011-04-18 10:41:39.316
級別名稱
傳統表演藝術
種類
種類代碼
E2.2


種類名稱
音樂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屏東縣屏東市瑞中街15號
主管機關單位
屏東縣文化資產保護所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8-7227001#23
主管機關名稱
屏東縣政府
所屬主管機關
屏東縣政府
評定基準
藝術性:具有藝術價值者/特殊性:構成傳統藝術之特殊藝能表現,其技法優秀者/地方性:傳統藝術領域有價值與地位,並具有地方色彩或流派特色顯著者
法令依據
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第59條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審查登錄指定及廢止辦法公告登錄為本縣傳統藝術保存者為屏東縣台灣原住民文化研究會
保存者/保存團體
少妮瑤.久分勒分、金賢仁(歿)、許坤仲(歿)、謝水能
指定(登錄)理由
(一)口鼻笛在排灣社會制度裡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其音「高下清濁中節度」,是台灣原住民樂器中,唯一可以發出複音音樂的樂器。 (二)瀕臨失傳之技藝,排灣族民族音樂特殊樂器,且藝師凋零嚴重亟需保存。 (三)藝師技藝精湛且長期從事傳習工作。 (四)排灣族口笛、鼻笛藝術之傑出藝師。
代表圖像來源
保存者提供
所屬族群
類別名稱
原住民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