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靈泉禪寺佛殿

靈泉禪寺佛殿
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靈泉禪寺原稱作「靈泉寺」,最初創立於明治35年(1902年),並於明治39年(1906年)向日本政府申請設立,成為曹洞宗派下寺院。建寺責任自善智法師往生以後,善慧和尚便全權擔負起來。爾後歷經大殿落成、增建功德堂、前殿、天王殿、西歸堂、報恩堂講堂、禪堂、入不二門(山門)、靈泉三塔、開山堂,甚至三寶殿等。過程中寺院檀信眾多,例如顏雲年捐建寺前第一山門—「入不二門」,其他如士紳辜顯榮、許梓桑等人的鉅資捐助,也才使得大殿(佛殿)、禪堂、天王殿、開山堂、靈塔等工程次第竣工。靈泉寺歷史稱謂不僅代表了月眉山派的發源地,透過原靈泉寺建築群的沿革變遷,其豐富的佛教發展歷史因此得到具體見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國家文化資產網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民俗與宗教
建檔單位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基隆市
信義區
六合街1號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基府文資貳字第0970039281B號
2008-05-01 00:00:00.0
公告登錄「靈泉禪寺佛殿」為歷史建築
種類
種類代碼
A2


種類名稱
寺廟


現狀
多處損壞已進行緊急加固,目前關閉中。
外觀特徵
靈泉寺佛殿為前後各十一架楹抬樑式磚木混合構造,前檐深出三架楹且較高,後檐淺短略低,一架落差,可分前後尊卑序位。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1.電力設備老舊,配線凌亂,應注意電力設備安全問題。 2.大殿屋頂木構架雖大致完好,受到水氣潮濕導致屋面受損,楹樑腐朽嚴重,部分已遭白蟻蛀蝕,並有少數以C 型鋼替換,屋身以下各部建築構造原貌仍保存完好,並沒有嚴重的損壞。
使用情形
目前內部空間已清空,大部分佛像已撤離。
所有權屬
身分
名稱
土地所有人
基OOOOOOOOOO
建築所有人
基OOOOOOOOOO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基隆市中正區信一路181號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科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2)2422-4170
主管機關名稱
基隆市文化觀光局
所屬主管機關
基隆市政府
室內特徵
靈泉寺佛殿中央為大雄寶殿,殿內神龕主祀釋迦佛祖本尊,立姿阿塞、迦難護法尊者則隨祀在側。神龕後方有十八羅漢護法及准提觀音神像附祀,空間略顯狹促。 殿中佛祖神龕座落於後坡七架至十一架間,亦使前方拜位寬敞不少。佛殿廟身面寬計有五開間,其中明間、盡間寬大,以容神尊,次間較小,為出入方便之門。中落三間屋頂突起,兩翼落歸緩出,凸顯佛祖中尊地位。整體而論,佛殿室內空間分隔精準,分寸掌握老到,足見昔日匠師功力。
是否收費
是否開放
評定基準
具歷史文化價值者/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具建築史或技術史之價值者
定著土地範圍(公告地號)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大小段
地號
1
基隆市
信義區
六和段
400
緯度
25.116081818590306
經度
121.76387234064477
法令依據
<<歷史建築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第2條第1項第1、2、3款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
如釋慧嚴,〈日本曹洞宗與台灣佛教僧侶的互動〉《中華佛學學報》第11期,1998
指定(登錄)理由
《歷史建築紀念建築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第2條訂定之基準,為第一項「具歷史文化價值者」、第二項「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第三項「具建築史或技術史之價值者」。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