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頭城搶孤

頭城搶孤
禁止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頭城為漢人入墾宜蘭的第一站,拓墾過程特別激烈,漢先民與原住民死傷格外慘重,對為何要搶孤,目前學界有二種看法,一派認為這是一種袚禳儀式,因為擔心部分好兄弟於普度結束後仍不願離開,以搶孤人群龐大聲勢,達驅鬼、袚禳效果。另一派看法,則以人來象徵鬼,以搶孤兇暴的動作來象徵鬼魂兇暴的搶食供品。 頭城搶孤活動文獻上的最早記載為清道光年間,多數認為,因當時烏石港與大陸的通商交易,由大陸傳入。學者並把頭城搶孤分為四個階段:從以賑濟孤苦流民為目的之「門口搶孤」,到袚禳為主旨的「集體搶孤」,演變成以競技為主的「選手搶孤」,再變成今日以觀光與民俗體育為主旨的「民俗搶孤」。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國家文化資產網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宜蘭縣
頭城鎮
頭城鎮烏石港區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府文資字第0950007040號
2006-12-27 15:36:24.0
變更/修正
府文資字第0990003685號
2010-05-26 13:24:29.668
補登保存團體
指定/登錄
府文資字第1090000639B號
2020-01-21 17:48:05.773
重新登錄類別
級別名稱
民俗
種類
種類代碼
F5


種類名稱
儀式、祭典、節慶


儀式祭典
名稱
醮典第一日


舉行日期方式
每年不同時間舉行,自活動開始後起


行事說明
醮典第一天所進行的科儀內容與流程,以拜發表章的科儀作為醮典儀式的開端,而後進行啟請諸神儀式以及誦經禮懺的科儀。晚間則展演臺灣北度正一道派著名敕水禁壇的科儀,透過科儀項目的解說與介紹,認識臺灣北部正一道派三朝醮典意涵。


名稱
醮典第二日


舉行日期方式
每年不同時間舉行,自活動開始後起


行事說明
醮典第二日主要以朝科儀式的展演為主,朝科儀式展現宗教的模擬儀式,並展現道教神界建構的概念。另外,傍晚的放水燈儀式則為第三天普度儀式作準備,經由水燈施放召請孤魂來此受度。


名稱
醮典第三日


舉行日期方式
每年不同時間舉行,自活動開始後起


行事說明
醮典第三日儀式,上午的叩答三界(拜天公)最為重要,以向上蒼稟告建醮功果祈求賜福,宿朝則是三朝醮典中最後的朝科。由於頭城開成寺慶讚中元活動源於感念吳沙墾蘭之功,因此在普度前有特殊的「祭拜吳沙公」儀式。傍晚則是壓軸的普度科儀,接續跳鍾馗完畢後,才進行搶孤的競賽活動。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頭城搶孤是中元祭典儀式的一部分,其流程為: 農曆七月一日祝告天神與老大公祭祀開始 農曆七月十五日開蒙普施 農曆七月二十五日迎神坐鎮 農曆七月二十六日道士入壇、安斗燈 農曆七月二十七日舉行盂蘭法會,祭開蘭先賢並至八大庄獻敬 農曆七月二十八日繞境、放水燈 農曆七月二十九日子時搶孤活動開始,先進行飯棚搶孤後再進行正式搶孤。 頭城搶孤是全台搶孤活動中規模最大,方式最奇特,也是最緊張刺激,在祭祀組織上,除頭家、爐主外,設頂四柱、下四柱、五官、三官首、觀音首、大士首等頭銜,專人分工負責籌辦,孤棚與孤殼高度也是全台第一。 搶孤活動最主要的舞台就是「孤棚」和「飯棚」,根據史料的記載,頭城搶孤是在七月底關鬼門關之前,除了普渡之外,並搭建孤棚和飯棚各一座,以準備搶孤。所謂孤棚是由十二根合抱粗大,高約十丈的杉木為支柱,柱頂建一平台,名曰「倒塌棚」,乃是為了增加搶孤者上棚之難度而設。倒塌棚上豎立十三座龐大高度約十餘丈,形似金字塔,週圍綴滿祭物的竹編孤棧,孤棧頂端有一面「順風旗」隨風飄揚。這一座巍峨矗立空中的巨棚,煞是莊嚴與壯觀。孤棧安置完妥後,再於十二枝棚柱塗以厚厚的牛油,準備工作方告完成。 至於最吸引人的搶孤競賽則是在子時舉行,活動由道士將束香插在包子上朝地面擲下,這個儀式稱之為「進包仔香」或是「射包仔香」,而後步下法壇圍繞著七星燈,唸誦真言撒下一撮鹽米,並且吹動法角完成祭典,緊張刺激的搶孤於是隨之登場。 當報名搶孤的隊伍聽到大鑼一響,立刻上前抱住棚柱開始攀爬,無奈每枝棚柱都有七八丈高,又塗上了一層厚厚的牛油,要單獨靠個人的力量攀上孤棚,可以說是難如登天。團隊合作在搶孤活動中發揮到極致,攀爬孤棚的隊員利用麻繩絞住油滑的棚柱,並且以疊羅漢的方式,將第一名隊員頂向空中,使他儘量可以到達攀上孤棚的高度。但是棚柱滑溜,大部份參賽者都會因為抓不牢棚柱而滑溜下來。但是在榮譽心的驅使下,參賽者仍前仆後繼,拼命攀爬至棚柱頂。 搶孤競賽最困難也是最容易發生意外的階段,則是參賽者由棚柱頂企圖翻上孤棚的那一瞬間,由於頭城的孤棚是「倒塌棚」,孤棚平台邊緣距離柱頂還有六尺之遙,於是搶孤者必須以雙腳夾住棚,靠手指插進棚板間的縫隙產生支撐的力道,將身體移向棚緣,再以上單槓的姿勢翻上孤棚,這個動作極為危險,非膽大心細、眼明手快及體力良好者不能竟其功。許多參賽者在此失手自高空墜落,首名參賽者翻上孤棚後,先將糕餅傾落地面,由地面人群搶拾,隨即繼續爬上孤棧,爭奪棧頂所懸掛的「順風旗」。順風旗多為彩色並掛有純金金牌一面,最先爬上者以鐮刀砍斷棧頂的繩索,取下順風旗和金牌,才算贏得最後勝利,並贏得台下觀眾的歡呼喝采。
所屬族群
族群名稱
福佬


類別名稱
漢民族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宜蘭縣宜蘭市復興路二段101號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科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3)9322440#605
主管機關名稱
宜蘭縣政府文化局
所屬主管機關
宜蘭縣政府
評定基準
傳統性:具有古昔生活傳承,風俗形成與發展者/地方性:民俗其形成與發展具地方特色,或與其他地區有顯著差異者/歷史性:由歷史事件形成,具有紀念性意義者/文化性:具有特殊生活文化價值者/典範性:民俗活動具有示範作用,可顯示其特色者
法令依據
文化資產保存法第59條及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6條
保存者/保存團體
宜蘭縣頭城鎮中元祭典協會
指定(登錄)理由
頭城搶孤,慣例安排在農曆七月最後一夜舉行,也就是「關鬼門」之夜,各家備食施鬼,祭拜後將安置在高棚竹棧上的供品,讓勇漢攀登搶奪,除留下部分供品及順風旗以討吉利,並將其餘供品施放給各善男信女。搶孤習俗原非頭城所專有,但方式之驚險奇特、意涵之明顯深遠以及狀態之熱烈,則非頭城莫屬。頭城搶孤兼具宗教民俗、體能競賽的崇敬、詭異和激烈,不僅在臺灣僅見,放眼世界各地民族亦是少見的活動。因之頭城搶孤所傳續下來的活動變更加彌足珍貴。
代表圖像來源
趙守彥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