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臺陽礦業公司平溪招待所

臺陽礦業公司平溪招待所
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臺陽礦業公司平溪招待所

臺陽礦業公司平溪招待所為臺陽礦業公司於平溪菁桐坑開採石底煤礦時所興建。平溪原是以農業為主的山村,至清代末期、日人領臺,煤礦業興起,原以農為業的鄉民,紛紛投入報酬較高的礦業;更因煤業興起,吸引其他相關行業及外來人口進入,對地方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大正九年(1920年),隨著臺陽礦業公司所屬的兩大媒礦─石底煤礦和青桐煤礦─大小坑口的陸續開發和平溪鐵路的完成,並以菁桐坑做為終點,此聚落開始脫離傳統的農業聚落型態,轉型為礦業聚落。至民國六十年(1971年),礦坑逐漸停採,人口大量外移,此地亦逐漸沒落。 臺陽礦業公司平溪招待所,因石底煤礦的開採而設置,故名「石底俱樂部」,是在顏欽賢任臺陽礦業株式會社社長時興建,始建於昭和十四年(1939年),施工進行了一年的時間,作為臺陽公司職員休閒娛樂、住宿及公司招待貴賓、官員與會議之用。內部空間包括有康樂室、撞球室、客室、圖書室、貴賓室、炊房、食堂、宿舍、澡堂等。 由前臺陽公司工程司黃厚錚之訪談得知,臺陽公司最早的員工俱樂部是位在距一坑、二坑礦區較近的「北海道」宿舍區,後因石底大斜坑開鑿,生產重心移至菁桐火車站附近,因而才興建現址的俱樂部。 隨著臺陽公司民國六十四年(1975年)結束石底大斜坑的開採,並於民國七十七年(1988年)結束在石底煤礦事業。在民國七十五年(1986年)3月,將招待所地上建築物的所有權售于王華飛居士。民國九十一年(2002年)申請古蹟指定,目前建物仍維持「渠蓮精舍」的主佛場,而建築物及庭園經稍事整修,結合地方文化休閒產業,對外開放參觀。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臺陽礦業公司平溪招待所 / 授權人:國家文化資產網 /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BOCH_CountryCulture_11&id=20030925000001。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國家文化資產網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新北市
平溪區
菁桐村菁桐街167號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北府文資字第0920007540號
2003-09-25 11:37:24.0
變更/修正
北府文資字第1021316294號
2013-02-27 00:00:00.0
變更/修正
北府文資字第 1021693962號
2013-04-29 00:00:00.0
級別名稱
直轄市定古蹟
種類
種類代碼
A3


種類名稱
宅第


現狀
修復前圍牆有崩塌、基礎掏空及樹根盤據擠壓變形等現象,側門玄關地基明顯下陷導致基盤崩裂,並往東傾斜,造成外圍布基礎斷裂;室內部分,牆體內部結構嚴重脫榫變形及編竹夾泥牆表面粉刷受膨脹收縮影響產生剝落。土台則有受潮腐朽、白蟻蛀食及不當整修等現象。天井(天花)構造屋頂滲水造成彎曲及變形;玄關天井部分板材佚失。屋組構件受潮腐朽、構件脫榫位移、木料披裂、白蟻蛀食。屋面除西北側增建倉庫為日本文化瓦屋面外,其餘包括窗戶及廊道雨庇全改舖油毛氈,原有天溝及落水管亦全數拆除。屋面野地板與棰木有明顯受潮及腐朽現象 經民國九十九年(2010年)修復工程後建築基礎補強完畢,屋面修復為文化瓦屋面,木構件損壞者皆重作或進行原貌修復。
外觀特徵
基地南側為主要庭園景觀區,服務區配置在北側及東側,住宿區、娛樂區及客室區則配置在可面對景觀的區域,將自然環境與建築融為一體,創造人與庭園相視而立的空間配置型態。 在建築配置上,因為是俱樂部性質的建築,故與一般住宅格局不同。其功能主要為娛樂區、「客室」區、宿舍區、服務區及庭園景觀區。整體建築形體呈倒「山」字型配置。 建築外牆壁體做法主要分為三段,下段為布基礎洗石子裝修面;中段為雨淋板, 製材多為杉木板(目前面漆瀝青),雨淋板在「土台」上方以外斜的「雨押」收頭,轉角做金屬片包覆;上段被屋面的封簷板擋住的部份為編竹夾泥牆面塗白灰壁。六帖貴賓室浴廁的外牆型式現況呈現較為不規則的樣式,應整修過後造成的。在招待所僅有切妻屋坡的圖書室外牆立面上,有特殊裝飾的開口圖形。 俱樂部的基本屋頂形狀有兩種,在屋頂的設計上,以「寄棟式」增加排水性,只有圖書室北側及主間增建的倉庫可以看到「切妻式」的屋頂。 俱樂部屋瓦於修復工程後恢復原有文化瓦屋面;雨庇修復後採用銅屋面。 資料來源:新北市市定古蹟臺陽礦業公司平溪招待所修復及再利用工程工作報告書暨施工紀錄、臺北縣定古蹟「臺陽礦業公司平溪招待所」調查研究及修復計劃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平溪招待所為木構造建築,故應僅防火災,需訂定良好且完整的防火計畫,並作定期設備檢查。 建築周邊樹木生長茂密,容易受生物危害,為降低生物對木構件危害,必須有效阻絕潮濕及水氣。平溪招待所平時應對環境保持乾燥及通風,並防止室內濕氣產生,以降低生物對木構件危害。 資料來源:新北市市定古蹟臺陽礦業公司平溪招待所修復及再利用工程工作報告書暨施工紀錄
使用情形
俱樂部於民國九十二年(2003年)指定為古蹟後,開放供人參觀,多數空間成為開放供人參觀的空間。食堂、炊房在渠蓮精舍時期因機能轉移已無實際功能,現則是轉為販賣紀念品的精品部;佛堂雖供人參觀仍維持佛堂功能並加入民間文物的展示;而十間六帖宿舍中開放六間供人參觀,其餘為屋主自行居家使用。庭園部分在北角入口處有戶外餐飲座,可供休憩及消費區域。
所有權屬
身分
名稱
土地所有人
陳OOOOOOOOOOOOOOOOOOOOOO
建築所有人
社OOOOOOOOOOOOOOOO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新北市板橋區中山路一段161號28樓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局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2)29603456
主管機關名稱
新北市政府
所屬主管機關
新北市政府
室內特徵
由北側圍牆正門入口進入之客用門廊與客用玄關,向西側有作為娛樂區的康樂室、撞球室、圖書室等。往西邊是二群並連型的六與八帖貴賓室及十與十二帖半「客室」;十與十二帖半「客室」作為宴會場或會議室,在日式空間中相當於「座敷」 的空間;六與八帖貴賓室當做貴賓招待。兩空間因其景觀方向不同,配置也不同(十與十二帖半「客室」為南、北向開口,而六與八帖貴賓室為西、南向開口)。除了有各自的觀景庭院外,貴賓室並可近觀溪流,在室內空間也有精緻的裝修表現。如「床之間」、「違棚」、「床柱」及「付書院」等、隔間上方的「欄間」等。 玄關的東側,主要作為服務性空間,如「炊房」、「食堂」、浴廁等。靠南側則提供作為一般居住宿舍的和室房間使用。宿舍區共有六帖房十間,前後各二間因應配置與環境關係而有陽台及角窗的設計考量。 俱樂部壁體結構分「竹小舞真壁」及「木摺壁」 兩種,「竹小舞真壁」組成方式。室內部分多為「竹小舞真壁」,而浴廁空間牆體在下半段部份,以磚砌的方式為主。「木摺壁」用於招待所內客用玄關、圖書室、康樂室或欄間較薄之短牆壁等。 建築受到「書院造」影響,並加入西式空間。主要呈現在招待客人的空間「座敷」(客廳)上,包含以「床之間」為中心的「違棚」、「附書院」;以及「座敷」與「次間」,可做為「廣間」的形式。因受到西化的影響,一般為對外空間(應接室)逐漸產生西式空間的設計,內部裝飾有別於傳統和室空間。一般來說有較多的裝飾線腳板或台度等西式裝修方式。 俱樂部和室空間包括六帖宿舍十間、六帖女中室二間、十帖、十二帖半客室各一間、六帖、八帖貴賓室各一間。 六帖宿舍十間以中央廊道分隔,兩側各五間並排之方式配置。 女中室六帖空間配置於客用玄關西側,是兩間連續的房間,可各自由廊道進出,兩間隔牆並設有設置門扇,室內各有 「押入」及「出窗」。 十帖與十二帖半「客室」 在空間配置上居俱樂部西側,透過廊道轉折的設計,跟俱樂部的公共空間作部份的區隔。兩間和室並聯配置,中間用「襖門」分隔,設有三面廊道,故室外的視野通透,空間也較為開闊舒坦,也是俱樂部內最大的和室空間。 六帖、八帖貴賓室配置於廊道最盡頭也是最隱私之處,外部庭園亦具私密性。且因位居於基地的西側而視野寬廣,「床之間」、「床脇」、「押入」等配置於東側。 衛浴空間有配置在建築東側的宿舍衛浴與西側的客房衛浴兩部份,其中包括:廁所區、浴池區、洗手台區及更衣區。 資料來源:臺北縣定古蹟「臺陽礦業公司平溪招待所」調查研究及修復計畫
評定基準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各時代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定著土地範圍(公告地號)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大小段
地號
1
新北市
平溪區
菁桐段
483
2
新北市
平溪區
菁桐段
487
3
新北市
平溪區
菁桐段
488
4
新北市
平溪區
菁桐段
490
5
新北市
平溪區
菁桐段
492
6
新北市
平溪區
菁桐段
493
7
新北市
平溪區
菁桐段
493-1
緯度
25.022536
經度
121.722198
法令依據
<<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民國九十五年一月十二日發布)第2條第1項第1、3、4款
影音多媒體圖片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臺陽鑛業公司平溪招待所01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臺陽鑛業公司平溪招待所02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臺陽鑛業公司平溪招待所03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臺陽鑛業公司平溪招待所04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臺陽鑛業公司平溪招待所06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臺陽礦業公司平溪招待所外部一隅1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臺陽礦業公司平溪招待所外部一隅2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臺陽礦業公司平溪招待所細節1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臺陽礦業公司平溪招待所細節2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臺陽礦業公司平溪招待所內部1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臺陽礦業公司平溪招待所內部2


指定(登錄)理由
1.本建築物因石底煤礦的開採而設置,始建於昭和14年,完成於昭和15年,為臺陽礦業公司作為招待貴賓、官員與會議之用。係一佔地相當寬廣的日本平房建築,平面設置成山字形的廊道式建築。目前中央大型空間作為渠蓮精舍使用,由於各空間用材考究,形式特殊,頗能傳達日本居民建築之風味,值得保存。 2.為台灣罕見之大型日式「書院造」建築,環境景觀完整,值得保存。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