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新太陽鐵工所創辦人游新德(前排中戴帽者)派駐南洋北婆羅洲前與其家屬於三重工廠前合影

新太陽鐵工所創辦人游新德(前排中戴帽者)派駐南洋北婆羅洲前與其家屬於三重工廠前合影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新太陽鐵工所創辦人游新德(前排中戴帽者)派駐南洋北婆羅洲前與其家屬於三重工廠前合影

圖新太陽鐵工所之創辦人游新德(前排中戴帽者),受日軍方指派率約二十名員工,前往南洋北婆羅洲掌管碳煙工廠,行前與其家屬於三重工廠前合影,游新德與員工們在北婆羅洲約工作三年才回台。游新德在昭和11年(1936)一手創辦的「新泰陽造機公司」(新太陽鐵工所)是日治時代很著名的鐵工廠,三重埔人口約有五萬時,新太陽工廠就已經落腳本地了,最早新太陽鐵工所創所於昭和12年(1937),最初設廠於三重市重新路一段(台北大橋邊),二年後遷至三重市中央南路37號。日據時代,新太陽鐵工所生產銑鐵及鍛鐵、機械產品,因產品精良,為日軍後勤部隊指定為軍品製造工廠,主要生產軍中之圓鍬、手榴彈外殼及地雷外殼等翻砂製造。日軍派員駐廠管制,員工之作息均按日軍規定,儼如兵工廠。光復後百業蕭條,一切生產暫停,新太陽改行打撈沉於基隆內港之船隻;隨著通貨膨脹,物價高漲所得無法支付工資,故放棄打撈改軋鋼,並改名為新泰陽造機公司,軋鋼之原料,主要來自拆船船板,利用廢船板,剪成鐵片,經加熱軋製成鋼筋,供建築業蓋房子使用。光復後許多重大國家與地方建設鋼鐵材質多來自於斯地,外銷國外,當時新太陽廠和台灣伸鐵工廠是政府在政治經濟並重著稱的美援時期,是國內最著名的鋼鐵材質供應廠。早期新太陽工廠大部份是做政府機械業務,如榮工處、中山樓、社子百齡橋等,甚至大到飛機場等大工程,業務跑遍台灣南部各地,是北台相當有名的鐵工廠。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產業與經濟
建檔單位新北市政府文化局
取得對象
游蓬燦
取得方式
翻拍
資料來源
游蓬燦
撰寫者
蔡棟雄
創作者
不明(游蓬燦提供圖)
時間資訊
登入日期
2019/9/27
媒體類型
照片
存放位置
游蓬燦
時間分期
日治時期(1895~1945)
檔案授權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