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指定/登錄
89彰府民宗字第202916號
2000-10-25 09:43:15.0
現狀鹿港鳳山寺於民國89年(西元2000年)指定為縣定古蹟,民國105年(西元2016年)遭回祿之災,隔年執行緊急修復工程規劃設計,於民國109年(西元2020年)開始修復工程,已於民國113年(西元2024年)修復竣工,現已開放民眾參拜。
外觀特徵鹿港鳳山寺為二進(三川殿、正殿)格局,左側另有一配殿,現存之建築形制雖為民國79年(西元1990年)部份拆遷而成,但仍完整的保存了三川門、正殿等建築單元,其建築構造多保持原貌。
鹿港鳳山寺三川殿屋面為單脊,脊堵裝飾為交趾陶燒製的魚躍龍門、花草和麒麟,其造型古樸簡單。正殿屋脊為一條龍的燕尾脊作法,有簡單的花格磚裝飾,脊頂兩側有雙龍剪黏。屋頂屋瓦皆為素燒筒板瓦鋪設而成,三川殿前坡有滴水及瓦當,作為屋面洩水與裝飾,正殿及左配殿則以出簷磚洩水。牆身構造係以紅磚及花崗石為主要建材,兩側山牆以紅磚疊砌而成,臺度表面貼有石材,牆身則白灰粉刷或貼面磚。整體看來,三川殿面寬雖窄,但兩側壁堵和屋脊有精彩的交趾陶、泥塑作品,牌樓面、棟架上有木雕裝飾,創造出三川殿入口立面的豐富華麗感。左配殿緊臨正殿,面寬較正殿窄,但進深則較正殿長。左配殿進深大於正殿之情形與傳統尊卑倫理相悖;主要是正殿前拜亭因配合道路拓寬,在民國79 年(西元1990年)遭拆除,方造成此種現象。
三川殿前步口兩側牆體對看堵左右對稱,由上而下依序為墀頭、水車堵、頂堵、身堵(龍虎堵)及基座;墀頭處凹入並擺上小石獅乙對。從三川殿壁堵落款可知,至少其一為泉州晉江名匠蔡騰迎之作,蔡騰迎匠師於咸豐2年(西元1852年)由大陸晉江來到鹿港,咸豐6 年(西元1856年)做三川殿交趾陶。壁堵交趾陶的部位分別位於對看堵及龍虎堵處;對看堵之頂堵左側落款「飛鳶」文字,右側落款「魚躍」文字;身堵為博古題材之交趾陶。龍虎堵包含頂堵及身堵,頂堵以象徵吉祥的花鳥為題材,身堵則依「左龍、右虎」之規制製作圖案,因災損後已仿作復原。
步口牌樓面門扇為整排的門扇,牌樓面佈滿木雕及彩繪,「鳳山寺」匾即正懸於大門口門楣上方。中門兩側門楹各書寫門聯,門楹前方置石獅乙對,小港門門楹則用門枕石;整體而言,三川門尺度雖小,但各種巧妙的裝修手法卻將立面裝修顯得格外華麗且豐富。三川殿與正殿的彩繪與木構造部分因受回祿之災毀損嚴重,皆為仿作復原。
鹿港鳳山寺石材裝飾不多,僅見於三川殿的石獅、門枕石以及左配殿的石獅,皆為清代舊物,而三川殿入口階梯兩旁,則是廟方另置新作石獅一對(修復後已移至配殿入口處)。三川殿中門門楹石獅及小港門門枕石皆為青斗石石獅。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剛修復完成,無損壞問題,惟滅火器於這個月將過期,已建議管理單位應請消防廠商進行檢視更換。
使用情形民國113年(西元2024年)修復竣工,現已開放民眾參拜。
所有權屬土地所有人
鹿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
室內特徵鹿港鳳山寺僅三川殿有木棟架構造,正殿及左配殿主要承重結構為紅磚牆,上置楹木。三川殿棟架採穿斗及疊斗式並用,再以附壁柱連接牆體,呈現出單開間之建築形式;以「徹上露明造」,空間內部不做天花板。前、後步口各有附壁柱一對,門板與左右牆體相接處亦以附壁柱銜接,屬「三柱五架前後出挑」之作法。
三川殿雖為單開間,但明間中門門楹上方增置兩組疊斗,前後出挑,增加三川殿立面視覺上的變化。中柱直接承接中脊,前後步口各得兩架,前後對稱;作法上仍有些許變化,如明間前後步口棟架通樑為矩形斷面,上置獅座;前步口次間附壁柱棟架通樑則為圓形,改置象座。但因三川殿無檐柱,直接由步通穿越牌樓面,出挑接吊筒;形成鹿港鳳山寺特有之棟架風貌。
正殿入口則與三川相互呼應,亦為三門六扇木製隔扇門,明間兩扇較大,左右次之。正殿隔扇門具有半穿透及採光等視覺效果,門扇除身堵隔心為直櫺窗,具穿透性外,其餘部分皆為實心門板;門楣上方則是補間鋪作。
鋪面部分主要空間(三川殿、正殿、配殿主祀處)以尺磚鋪設為主,整體空間僅配殿前側迴廊空間地坪則為六角磚;無法藉由地坪鋪設方式分辨空間主次差異。鹿港鳳山寺之紅磚地坪於民國97年(西元2008年)修復時,正殿地坪全面更新,其餘空間均屬舊料(紅磚及石砱)採清洗修復方式保存原貌,於民國105年(西元2016年)災後整體來說尚稱完整。
鹿港鳳山寺保存二塊古碑,坐落於三川殿後步口龍虎堵壁面,分別是道光10年(西元1830年)「鹿港新建鳳山寺碑記」,此碑由選拔進士廖春波所撰,增生董步雲敬書的墨跡,為石製,現於外側立一玻璃隔屏,作為石碑防護。另一碑記為大正15年(西元1926年)鹿港街長陳懷澄撰書「重修鳳山寺碑記」,為鳳山寺重要文獻史料,此一碑記為木構,已於災後損毀,現為仿作復原。
正殿供奉廣澤尊王,神龕上方有「威武英烈」古匾,為閤港商紳泉、廈等八郊船商鋪戶所獻,咸豐6年(西元1856年)重修時所立,受火損後已原樣仿作。鳳山寺左廂房原為鹿港「玉如意」北管樂團的社址,鳳山寺內亦供奉北管樂守護神西秦王爺,為鹿港歷史悠久的北管樂社,「玉如意」匾額為鹿港書法名家鄭鴻猷的墨跡,目前此匾保存於廟方委員家中。
影音多媒體圖片檔案網址
拍攝者
趙守彥
多媒體名稱
鹿港鳳山寺01
拍攝時間
約於2011年
檔案網址
拍攝者
趙守彥
多媒體名稱
鹿港鳳山寺02
拍攝時間
約於2011年
檔案網址
拍攝者
趙守彥
多媒體名稱
鹿港鳳山寺03
拍攝時間
約於2011年
檔案網址
拍攝者
趙守彥
多媒體名稱
鹿港鳳山寺04
拍攝時間
約於2011年
檔案網址
拍攝者
趙守彥
多媒體名稱
鹿港鳳山寺05
拍攝時間
約於2011年
指定(登錄)理由1.鹿港鳳山寺與鹿港的發展具密切關係,為道光年間南安籍移民所建之廟宇,奉祀原鄉廣澤尊王,為地方開發及移民史之具體例證。
2.鳳山寺雖非雄偉建築,卻能突顯其小而精美,其格局完整,石雕、木雕刻工精細,寺中保存之古物甚多,建築本體保存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