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日治時期到光復初期的照片資料中,不難看到日常生活所使用的竹管家具、竹工藝品等,可知在臺灣的竹材產量豐富,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大地賜予的厚愛,加以民風純樸善良,能安分接受天然環境的竹材資源,幾乎都在竹製器物、用品、家具的使用中完成人生的各種不同階段。 顏水龍先生於青年時期在東京、法國求學、工作,受當時產業改革的思維,回臺後便決定投入竹製品產業,改善產品之造型,適用、易運銷,增加經濟效益以富足鄉親的生活。 除瞭解竹材特性、製作技巧外,最重要的一環是設計開發符合需求的用品、用具。一系列竹家具手繪圖經顏先生精細準確圖示,很立體的呈現;這張低重心的客廳椅畫得美,線條單純,但為達模組化的處理,關鍵點的改變要格外費心思。(詮釋委員:簡玲亮)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