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記憶的滋味

記憶的滋味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木頭的年輪記錄著它生長的環境和氣候變化,尊重每一塊回收木材所留下的痕跡與木材特性,用心地製作,讓生命的原初紀錄更發揚光大。手工餅乾是童年單純的美好記憶,如同手工板凳的真實誠懇,作者依照撿回來的木頭特性來調配餅乾板凳口味:原味餅乾+巧克力腳、原味咬一口餅乾+巧克力腳、巧克力餅乾+牛奶口味腳、原味餅乾+原味椅腳。餅乾下方的橫板除了加強結構也可置物,同時也是取自餅乾裡的那一片內餡作為造型。 「記憶的滋味」作品,轉化臺灣民眾成長過程的口感經驗,成為一組場所感座凳,也留下典型的懷舊地域主義文創工藝。 從口欲到記憶,重拾臺灣這塊土地上的社會生活故事。上個世紀六零年代鐵盒裝「牛奶餅」,可以是大人們登門拜訪的伴手禮,更是小孩子們的最愛。撕開膠帶打開鐵盒蓋,牛奶香撲身令人垂涎欲滴!曾經滿是臺灣經濟快速成長前的生活日常。 牛奶餅形態座面周沿鋸齒狀、圓形面盤小凹點,留下動人的製餅模壓痕。記憶的滋味為名,表徵視域中懷舊情感風味;也記錄2010年,臺灣工藝獎評審委員們的審美品味。1970~1990年臺灣校園民歌登上流行音樂主流。20年後出現餅乾椅凳,懷舊地域主義風格作品,登上臺灣工藝獎。(詮釋委員:盧圓華)

禁止下載描述文字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文化部典藏網
建檔單位文化部典藏網
作者
作者: 吳宜紋
日期
年代: 2010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座標系統
WGS84
向量空間資料
POINT (121.55782 25.005746)@#@POINT (121.505157 24.947116)@#@POINT (121.544709 25.024606)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