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指定/登錄
台內民字第357272號
1985-11-27 10:33:48.0
外觀特徵大仙寺座向為座東朝西,本體為山門及大雄寶殿。整體建築配置為山門、大雄寶殿、觀音殿、三寶殿,各殿獨立且逐階梯而上,兩側皆為連貫之廊道及廂房。
山門屬牆門式,正門為工字型平面,兩側門作外八字傾斜四十五度,與圍牆連結。屋面短而脊低緩,中間作三川脊,邊門及圍牆頂作燕尾脊。邊門為圓拱門,圍牆作竹節窗,山門內多前埕,埕端爬上三段落階梯到達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是一座重簷歇山大殿,上簷山牆為懸山造,其屋頂即採用日式入母屋屋根(歇山),使用箱冠瓦砌,大棟、降棟、偶棟皆有特定的瓦飾。串角構架由次間附點金柱至稍間封柱再加上與步口角柱間及翼角出挑。
木雕裝飾相對簡約,以透雕、淺雕為主,拱則以關刀拱居多。而窗的造形融合中西風格,窗杆柱呈現西式欄杆造形。兩側山牆臺度作染色磨石子堵,題材為佛教人物典故。
小山門的朱紅牆即李漢卿先生之彩繪作品。明間的二側牆柱有畫作,分別以荷花及菊花作主題。次間西向圓拱門上有提字,為「佛光」、「普照」。
資料來源:臺南縣白河大仙寺研究及修護計畫(1994)、臺南縣第三級古蹟白河大仙寺小山門及圍牆修復工程施工紀錄工作報告書(2002)、台南市市定古蹟白河大仙寺大雄寶殿彩繪修復工程成果報告書(2021)
室內特徵大雄寶殿內左右側牆壁為加強磚造,横寬24.4公尺,縱深19.3公尺,面積471平方公尺,為四周設廊的獨立大殿,寬為七開間,深六間。而木棟架從中脊底至地面高達9.6公尺,為抬樑式與穿斗式混合使用。以橫木計共有十九架,其中第一、十九架的簷柱、二、十八架的步口瓜筒、三、十七架牌樓面等,形成對稱構架。
大雄寶殿室內除了前附點柱減去未作外,亦為前後對稱的作法,前牌樓封柱與前點金柱以通梁連接,通梁上為第四、五、六架的疊斗構造,第二層簷由第五架升高,在通梁上作瓜筒,其上立童柱至桁底,桁為仿木。童柱與前點金柱以二通梁連接,梁上作瓜筒及疊兩斗至第六桁架金柱從柱礎頂至座斗底高達47.3公尺,最寬處直徑為57公分。柱頂疊三斗。大通梁高度最大處為53公分,橫寬60公分。
寶殿木構造承擔了絕大部分的載重及作用力,而石構造主要用於簷口柱及柱礎。橫向為八列柱,縱向為七列柱,柱位並未作回字型排列,明間多出中柱。前後牌樓面皆設門,柱配置多為非對稱。內部空間相當寬敞,明間第四、五列柱設神龕,龕後有一小房間,其他殿內未設其他隔間。
彩繪則主要呈現於朱紅底繪蟠龍,柱上的彩繪部分使用北式風格。寶殿門窗部分,可見於上下檐之間、東西向檐廊的木格扇,其南北兩側的格扇窗。左右窗堵亦有彩繪。
資料來源:臺南縣白河大仙寺研究及修護計畫(1994)、台南市市定古蹟白河大仙寺大雄寶殿彩繪修復工程成果報告書(2021)
指定(登錄)理由1 白河大仙寺保存名師潘麗水及李漢卿的彩繪,建築群整體格局展現佛教建築之特色,極具藝術價值。
2 本寺位於關仔嶺風景區內,附近有關仔嶺溫泉區、水火同源、大仙寺、碧雲寺及白河水庫等遊憩據點,具觀光價值和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