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新竹長和宮

新竹長和宮
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新竹市長和宮位於新竹市北門街135號,是北門街上最熱鬧的一座廟宇。該廟創建於清代乾隆7年(1742),時稱天后宮或長和宮。由於它位在舊竹塹城城外,故亦稱「外媽祖廟」,以有別於城市之天后官(內媽祖廟)。廟的正面臨北門街,朝向舊北門城出口,東面臨鄭氏家廟,南可至城隍廟,北上可達舊港,是當時新竹與大陸區域貿易的貨物進出口門戶,因此在嘉慶24年(1819)新竹地區從事貿易批發的水郊各地鋪戶,由郭尚安、吳建邦等八人出面倡導捐建該廟,從此成為水郊聚會議事之所。道光7年(1827)6月竹塹城興工,翌年這批行商鋪戶正式組織成行郊的商業公會,名為「金長和」郊,一般人稱之為「塹郊」,從此對長和宮的興修繕建與宗教活動,全力支持參與,並在道光15年(1835)又有一次葺修。同治2年(1863)12月,眾效商覺得該廟不夠「軒昂轄達」,遂公議將廟左側東畔店地重新起建新廟,做為水仙王宮,奉祀大禹王,殿後另有竹安寺,奉祀觀世音菩薩。這次興建,是由有名的新竹林家後裔林福祥全力促成,於同治5年12月完成,共花費了佛銀4224元正,可以想見工程之浩大,因此廟中留下了很多同治年間的古匾額與石碑。並為了該廟的宗教活動能夠長久維持運作,眾人也在附近購置田地作為廟產,以田租的收入,充作廟中香資祭祀與郊中諸事的開銷。同治年間的新建,立下規模,光緒光間遂無甚修葺。到了日據時期宗教祭祀活動頗為頻繁熱烈,今廟中留有不少的匾額,如明治32年12月郊商後裔所捐獻的神桌、昭和八年(1987)塹郊老抽分會會員設置的二個籤筒等等皆是,也在大正五年(1916)有一次作醮慶典。而且在昭和3年秋天又再度重修。另一方面,塹郊組織形態也漸趨轉變,由一商業公會轉變為神明會組織,並分成老抽分、中抽分、新抽分三個次團體的神明會組織,他們的後裔至今猶掌控長和宮的廟產與祭祀活動。光復以來,又有幾許滄桑變化。民國69年(1980)5月開始增建文昌殿,於同年農曆10月完工,並舉行安座儀式。第二年又舉行建廟240週年建醮大期,為當時新竹竹市宗教界一大盛事。民國79年(1990)續作整修,重製神龕前帳幃、神像的神冠、神袍,內外粉刷油漆,煥然一新。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國家文化資產網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民俗與宗教
建檔單位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新竹市
北區
長和里北門街135號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七四台內民字第338095號
1985-08-19 17:15:00.0
級別名稱
縣(市)定古蹟
種類
種類代碼
A2


種類名稱
寺廟


現狀
新竹市長和宮位於新竹市北門街135號,是北門街上最熱鬧的一座廟宇。
外觀特徵
為宗教活動能夠長久維持運作,眾人在附近購置田地作為廟產,以田租的收入,充作廟中香資祭祀與郊中諸事的開銷。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鄰近建築物樣貌,應配合北門街附近傳統街屋式樣。高度不宜過高,避免古蹟之壓迫。
使用情形
長和宮奉祀的媽祖神像是由湄州媽祖祖廟請來,也是桃竹苗地區最早的媽祖,廟名取「長和」,是要船頭行長久合作,和平共處的意思。原本後殿還供奉水仙尊王,該神與媽祖都是航海神,有祈求來往船隻平安順利的作用。到了1863(同治2)年時,新竹已成為北臺灣的中心,因為香火鼎盛,原奉祀的航海神已無法滿足人民的需求,於是在長和宮左側另建水仙宮祭祀水仙尊王,原本的後殿則改祀觀音菩薩,稱為竹安寺,成為多神共處的狀態。
所有權屬
身分
名稱
建築所有人
長和宮
土地所有人
長和宮
土地所有人
長和宮
土地所有人
長和宮
土地所有人
長和宮
土地所有人
長和宮
土地所有人
長和宮
土地所有人
水仙王
土地所有人
新竹縣政府
土地所有人
新竹市
土地所有人
水仙王
土地所有人
新竹縣政府
土地所有人
水仙王
土地所有人
長和宮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300新竹市北區中央路109號
主管機關單位
新竹市文化局文化資產科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3-5425079
主管機關名稱
新竹市政府
所屬主管機關
新竹市政府
室內特徵
廟宇建築的格局均較為端正,因為它是奉祀神明的地方,建築各部份都有尺度的規範,馬虎不得。通常廟宇空間是以「殿」來劃分,殿即一組起翹的斜屋頂,長和宮為三殿式廟宇,從前面進入分別為三川殿、正殿與後殿三個部份,是整個建築的門面,為民眾進入廟內的緩衝空間,通常中央擺放天公爐,也是祭祀空間之一,因為三川殿是門面,所以各部裝飾均十分用心,三川步口(進廟門前的平臺)上的龍柱、石獅、木架、門神彩繪及各門堵上的石刻,均是值得駐足觀賞的部份,尤其是門口的石獅子,十分樸拙可愛,麒麟堵的麒麟有著放射狀的旋毛,腳踏四寶,是吉祥的象徵。   正殿是奉祀主神的地方,通常空間最寬敞,屋脊是三個殿裡面最高的,屋面也最廣,裝飾也最豐富,以象徵其最尊位,從三川殿進入正殿會經過天井,再步上臺階,才進入正殿,抬頭可見「霖雨蒼生」、「德可配天」等匾額,均是年代久遠的,也是見證歷史的重要文物。後殿是比較清靜的空間,因此在屋頂高度、空間形式、臺基與裝飾上均不及正殿來得高大豐富。   長和宮已於2001年完成修復工程,去除了天井的棚架,讓廟宇空間更顯得明亮與寬敞,右側的護龍整修後成為太歲殿,將大量的太歲燈移至護龍,也讓廟宇空間顯得更清靜莊嚴。
評定基準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定著土地範圍(公告地號)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大小段
地號
1
新竹市
北區
北門段
1504
2
新竹市
北區
北門段
1505
3
新竹市
北區
北門段
1506
4
新竹市
北區
北門段
1507
5
新竹市
北區
北門段
1508
6
新竹市
北區
北門段
1509
緯度
24.8085341795405
經度
120.964894898166
法令依據
文化資產保存法
影音多媒體圖片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F008新竹市新竹長和宮(三級)(1)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F008新竹市新竹長和宮(三級)(2)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F008新竹市新竹長和宮(三級)(3)


檔案網址


拍攝者
黃偉倫


多媒體名稱
新竹長和宮


拍攝時間
2020/10/24


檔案網址


拍攝者
黃偉倫


多媒體名稱
新竹長和宮


拍攝時間
2020/10/24


檔案網址


拍攝者
黃偉倫


多媒體名稱
新竹長和宮


拍攝時間
2020/10/24


檔案網址


拍攝者
黃偉倫


多媒體名稱
新竹長和宮


拍攝時間
2020/10/24


檔案網址


拍攝者
黃偉倫


多媒體名稱
新竹長和宮


拍攝時間
2020/10/24


檔案網址


拍攝者
黃偉倫


多媒體名稱
新竹長和宮


拍攝時間
2020/10/24


檔案網址


拍攝者
黃偉倫


多媒體名稱
新竹長和宮


拍攝時間
2020/10/24


檔案網址


拍攝者
黃偉倫


多媒體名稱
新竹長和宮


拍攝時間
2020/10/24


檔案網址


拍攝者
黃偉倫


多媒體名稱
新竹長和宮


拍攝時間
2020/10/24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新竹長和宮


指定(登錄)理由
具有保存價值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