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金九礦業遺址是一個因發現黃金而興起,因結束採金而沒落的產業聚落,百年來的採礦遺跡,遍佈聚落及周圍礦區,形成特殊的礦業地景,是座天然的礦業發展博物館,記錄著臺灣礦業發展史。本區擁有完整採金、採銅史,可媲美世界上其他礦城,保有採金銅時期的建築物、坑道、礦坑、開採器具與工具等等,更可反映出先民在此採礦的歷史,自然景觀、人文資產與聚落記憶。目前該區遺留許多礦業遺跡,這些重要的地景,成為水金九礦業遺址未來再次繁榮的重要元素。 水金九礦業遺址島根縣石見銀山國家臺灣日本入選潛力點時間(左)登錄世遺時間(右)2003年2007年總面積約7,000公頃約3,663公頃歷史年代約121年約400年特殊價值為1945年臺灣經濟起飛的重要推手促進了16到17世紀日本和東南亞整體經濟的發展世界列名擁有完整採金、採銅史,可媲美世界任何其他礦城曾為世界首屈一指、生產高質量銀礦的產地之一 《無言的山丘》影片以採礦為背景故事,切入水金九礦業遺址的生存年代,刻劃了臺灣底層階級的生活方式,那一抹淡淡的憂傷,仍然留在熙熙攘攘的觀光遊客之間。初進礦坑的早晨微光,出礦坑的夕陽晚霞,採礦者日復一日的生活在聚落晨曦初照與夜晚霓虹之中。直至現在,傍晚駐足基隆潮境公園,望向水金九礦業遺址,隨著天色越來越暗,水金九礦業遺址則如黃金般的在燈火點亮中熠熠發光,不說時代,這城市仍有著淘金的輝煌氣息。 水金九礦業遺址戰俘營建於1942年至1945年間,現今遺址僅存門柱及部份圍牆。紀念碑紀念文:「為追念一千餘名大英國協及同盟國英勇的軍人在南洋被日軍所俘虜,於公元1942至1945年間轉送來此地銅礦及臺灣其它地區服勞役,受盡日軍殘酷折磨及凌辱,謹立碑哀悼戰俘永垂不屈之精神。」 光緒十六(1890)年夏季,因興築八堵鐵橋工程時意外發現金砂,引發淘金熱。日治時期引進技術,採礦進入現代化。1905年在水湳洞建設煉銅廠,處理「長仁礦床」採得的銅礦。1987年臺金公司結束營業,水金九礦業遺址區域結束輝煌採礦歷史。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