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幸好有蝸牛》

《幸好有蝸牛》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故事描述一對兄妹默拉能和露葵,平時兩人只能上山採摘野果,或撿拾地瓜或芋頭維生。但是最近越來越難找到食物,兄妹兩人只能沿著村邊走。有次黃昏,默拉能到工寮翻攪灰燼,翻到一顆顆烤黑的蝸牛,默拉能便帶回家要和妹妹一起吃,但因為從來沒有人吃過蝸牛,兩人為了維生還是吃了,沒想到滋味不錯,而且這個還開啟了部落吃蝸牛的文化。在三十年前牡丹鄉流傳著「石門(排灣族蝸牛之意)」,因為當時石門蝸牛特別多,村內很多人以撿拾蝸牛維生。雖然因為水稻種植改善了村民生活,但隨著牡丹水庫的建立,淹沒了原本石門南排灣部落原本賴以為生的農事、獵場、漁業。30年後石門國小再次以蝸牛為形象符號,提醒自己對於母體文化的認同,及永遠保持向前進的行動模式。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屏東縣政府文化處
取得對象
屏東縣新埤鄉餉潭國小
取得方式
借閱
管理者
林秀英
創作中的虛構角色
露葵;默拉能;烏麥
創作內容指涉地點
嘎巴那;石門村
撰寫者
葉晉嘉、李易祐、賴佑庭
創作者
屏東縣牡丹鄉石門國民小學 文者:謝郁如、羅婉容、郭惠琳、郭惠敏、林淑敏、陳依瑛、陳儀安、許昊恩、蔡舒儁;繪者:余馨如、陳儀安、蔡恩齊、蔡恩威、陳渝諠、林詠祥、洪偉祺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16/12
ISBN
9789860505078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出版者
屏東縣牡丹鄉石門國民小學
尺寸
21.5cm*30.3cm
存放位置
屏東縣新埤鄉餉潭國小
材質
書籍
版本
初版
檔案授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NC 3.0 TW +)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