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蘭,就是一般所稱的斯里蘭卡,因為「錫蘭紅茶」的生產,在三○年代開始為英國人民所熟知。如歌的影片,是的,這是一首錫蘭邁向經濟殖民道路的命運之歌。四段式的篇章,切入了閱讀錫蘭的方法。從錫蘭人的信仰生活開始,「佛陀」交叉剪接了神像、飛鳥與自然;「處女之島」呈現了錫蘭島上原始的生產與勞動方式,交織在充滿力量的舞蹈畫面之間;「貿易之聲」是全片之中最清楚的轉折之點:現代文明開始入侵,勞動方式開始改變,部落性的重複舞踏,與機械文明入侵之後的重複性勞動,在畫面上形成強烈的對比。「神明的衣飾」回歸到島民的信仰訴求,庶民的祈求與一段段機械勞動的交互出現,再再凸顯出了一種面對文明入侵時的,無聲的喧譁。片尾結中在聲聲催的鼓聲與一連串持續而綿長的低頻,湧現出一股極為深層的反思。本片是由英國錫蘭茶宣傳局出資拍攝的,目的是為了把「錫蘭」這個被視為「處女之地」的遠方小島介紹給英國的大眾。導演巴索‧萊特在表面上,是接受了資本的贊助,但是卻也看見的銳利的詮釋:他直指錫蘭的原始社會在面對經濟利益入侵下,所呈現出來的一個變遷中的文化。然而,令人悲哀的也於此,因為這部英國的人民深深的愛上了這個所謂的「處女之島」,大英帝國成功的達成了對於斯里蘭卡的經濟侵略。這部影片像是一個悲哀的預言一樣,論示了斯里蘭卡被文明侵略的未來。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