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煙波浩渺

煙波浩渺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ND

  李轂摩(1941-),生於南投縣草屯鎮土城里的農耕之家,本名國謨,素樸真純的鄉居生活與山青水秀的農村景致,是日後創作取材之源。1959年師事夏荊山學習傳統工筆畫,在篤信佛教的夏老師引領下,接觸佛法,在之後畫作中自然流露出意在言外的禪趣。黃光男評析李轂摩繪畫藝術構成元素,「著墨土地,陽光是本體;嵐煙、山林是衣帶;鄉情、樸素是情思」;在蔡詩萍眼中,李轂摩的字裡畫間,「有一股亞熱帶臺灣的氣息,豐饒、自在、堅毅、淡淡的小確幸」;楊渡認為李轂摩的風格,即是「溫柔敦厚的臺灣美學」。   本畫創作於2011年,為國立國父紀念館2014年中山國家畫廊「隨手拈來從意造-李轂摩書畫展」作品,款題「煙波浩渺,漁歌唱晚曉」,鈐印「忘憂」、「自在」。蔡詩萍評述該次展覽,雖然不是李轂摩歷年作畫的總集結,不過卻是他七十歲以後,人與書畫相偕「從心所欲不逾矩」的最典型寫照。 國立國父紀念館藏品描述資料,2019。 參考資料: 1.李轂摩,《隨手拈來從意造:李轂摩書畫展》,國立國父紀念館,2014。 2.黃光男,〈遷想妙得—寫在李轂摩佈展前〉,《隨手拈來從意造:李轂摩書畫展》,國立國父紀念館,2014。 3.楊渡,〈溫柔敦厚的臺灣美學—李轂摩的風格〉,《隨手拈來從意造:李轂摩書畫展》,國立國父紀念館,2014。 4.蔡詩萍,〈尺幅之內無窮天地—李轂摩書畫世界承接的大傳統與小確幸〉,《館刊第37期》,國立國父紀念館,2014。

禁止下載描述文字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文化部典藏網
建檔單位文化部典藏網
作者
作者:
日期
年代: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國父紀念館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