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正仁(1953- ),台北人。1977年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1984年在美國紐約市立大學市學院美術取得碩士學位,任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的專任教授。他的創作是探索社會環境與個人自覺的雙重對應,試圖顯影台灣都會生活下的個人塵世體驗之綜合圖象。將主觀的影像和物件,隨機擷取,透過蒙太奇手法編排、串接後形成的圖譜畫面,構置成的複合媒材裝置作品,表徵了對於社會情境之內心感受,具有包含、批判特質與自律性的想像,揭露出多元視角和差異性。 作者集結了砂石車與挖土機等元素,巨集成為作品整體的特徵,縫隙與失語的形式狀態作為批判。他使用類似普普藝術分割畫面的方式,排列不同的畫面真實影像,呈現出新的視覺組合。這樣一塊塊的獨立的影像裡都是黑白或單色的照相,有如素描被置於格子框內,色彩的去除與簡化讓觀者在觀看時能夠避免視覺注意力的焦點,讓觀者在畫面上遊走,同時開放內在與外在的自我察覺空間。 這些象徵性的圖像內容所描繪的是現實主義世界的向外延伸,形成一種引人深度思考的內在精神世界。其名稱「潛形者」意味著行動的主體並非一具體結實的肉身,而是一潛在的流動性觀念。而「漂流」則是在當代的文明世界裡,在人類所尋求的價值與信仰間不停擺盪,漂泊,持續著尋找依靠。(509字)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