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法國公墓

跟法國公墓有關的相片,共2張
跟法國公墓有關的相片,第1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法國公墓」,約設立於1884、1885年(光緒10、11年),地點在基隆市二沙灣砲台山下,為清法戰爭時,在臺法軍將其死傷軍士下葬的位置。

  清法戰爭爆發的原因,在於:(1)越南宗主權的爭奪、(2)煤礦資源的考量。清法戰爭因此延燒至臺灣,法軍進犯基隆,揭開清法在臺戰爭的序幕。

 

  直至法軍孤拔將軍在1885年(光緒11年)逝世,清法戰爭結束,李士卑斯率艦到基隆執行撤退任務,留下一片在二沙灣砲台旁的法軍墓園,超過500具的官、將、兵遺骸,葬在這離法國十分遙遠、一塊小小的土地上。在法軍自基隆撤軍、離開台灣後,清軍並未破壞「法國公墓」。

 

  1909年(明治42年),法國政府在日本政府的同意下,於現址重修「法國公墓」,表揚當年客死異鄉的軍魂。1954年(民國43年),法國政府以每年1元的租金,向臺灣租用「法國公墓」,並限制人員進入。「法國公墓」於1985年(民國74年)整修後,1999年(民國88年)1月對外開放,並公告為市定古蹟。

 

  目前公墓内有多處紀念碑,相當僻靜清幽。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民俗與宗教
建檔單位基隆市政府文化局
所在地-地址
基隆市中正區中正路上(民族英雄墓附近)
免費進場
所在地-緯度
25.141044
所在地-經度
121.756123
是否開放
相關人物
孤拔
現況
1999年1月對外開放,並公告為市定古蹟。
資料來源
【圖片來源】 1. 李豐楙、賴政育、葉亭妤,2000年12月。《鬼斧神宮:基隆市陰廟調查》,頁:63。基隆市:基隆市立文化中心。由賴政育、葉亭妤、賴錦墩田野調查 2. 安嘉芳、張長臺、王俊昌,2004年6月。《再現風華-基隆市老照片調查成果報告書》,頁:18。基隆市:基隆市文化局。楊護源提供   //   【參考書目】 1. 李豐楙、賴政育、葉亭妤,2000年12月。《鬼斧神宮:基隆市陰廟調查》,頁:63。基隆市:基隆市立文化中心。丘國宣於2019年2月25日引述編撰 2. 林秀眉等,2003年10月。〈法國孤拔將軍的企圖〉、〈孤拔之死〉,許梅貞,《鷹山、龍水、古戰場-清法戰爭在基隆》,頁:19、66-67。基隆市:基隆市立文化中心。丘國宣於2019年2月25日引述編撰
時間分期
清治時期
撰寫者
丘國宣(亞洲數位典藏)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