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火車站」,建築時間為1908年(明治41年),建築地點在今基隆市仁愛區港西街一帶,由松崎萬長設計。由於日治時期的基隆,具有臺灣玄關的地位,因此作為門面其一的火車站,其建造之精美,爲當時縱貫鐵路各站中的皎皎者;「基隆火車站」常成為拍攝取景的對象,乃當時基隆重要地標之一。
「基隆火車站」的設計者松崎萬長,當時任職於臺灣總督府鐵道部,其著名作品,還有鐵道旅館、新竹火車站等。松崎萬長留學德國期間,德國正興起新文藝復興的建築風潮,是一種將古典的樣式,加上哥德式建築風格的融合體;松崎萬長深受影響,因此「基隆火車站」即採用新文藝復興的建築風格,屬於歐陸古典系列,仿馬薩屋頂的擬洋風建築。
戰後,鐵路局認為「基隆火車站」過於老舊、窄小,因此於1965年(民國54年)3月起,分2期拆除、重建;1967年(民國56年)1月23日啟用,為地下1層、地上2層樓鋼筋混凝土建築;車站的正面外牆,用白色大理石作為牆面,整個火車站空間大為增加,為當時全臺鐵路新建、改建的火車站中,最大的1座。
然而,舊火車站建築所具有的歐洲風情,在中華民國政府的重建下,風情不再。
2005年(民國94年)8月,行政院經建會、內政部提出「加速推動都市更新方案」,並於2007年(民國96年)7月,宣布優先推動「基隆火車站」附近地區的都市更新。車站站體南移、月台向北延伸,新站的南口、北口,各規劃有1棟玻璃帷幕大樓;站體位置,背山面海,塑造「山坡上的鑽石」的車站意象;而僅存的舊火車站百年雕花月台柱體,繼續保留,與火車站新站周邊空間作結合。
基隆新站,於2015(民國104年)年正式啟用。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