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王拓

王拓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王拓,本名王紘久,著名小說家、評論家、立法委員,素有「文化立委」的美譽,多年來持續在國會上,推動各項教育文化的工作。出生於1944年(昭和19年)的基隆市八斗子漁村,畢業於師範大學國文系、政大中文研究所,並在政治大學、光武工專擔任過講師。


  1970年代(民國60年代),王拓參與了「鄉土文學論戰」。1977年(民國66年)4月,王拓在《仙人掌》雜誌上,發表文學評論〈是 「現實主義文學」,不是「鄉土文學」〉;同年5月,在《中國論壇》刊物上,發表評論〈二十世紀臺灣文學發展的動向〉。1977年(民國66年)8月,《中央日報》總主筆彭歌,在《聯合報》發表〈不談人性,有何文學?〉一文,公開點名批判王拓、陳映真、尉天聰等人,正式點燃鄉土文學論戰的戰火


  王拓與當時的黨外陣營,關係密切,因此走向政治。1979年(民國68年),參加《美麗島》,並創辦《春風》雜誌;同年12月,因高雄「美麗島事件」被捕,並受刑5年。在臺北監獄期間,王拓完成3部兒童故事的初稿,以及2部長篇小說。


  其短篇小說創作中,最耳熟能詳的是〈金水嬸〉、〈望君早歸〉。王拓認為,「文學,是與社會一切不公不義的邪惡而鬥爭的最好利器」,並提出「文學必須扎根於廣大的社會現實與人民的生活,反映社會內部的矛盾」的主張,以直接指控的方式,展現強烈的現實訴求,被視為1970年代(民國60年代)的「使命文學」。


  出了獄的王拓,在臺灣宣佈「解嚴」後,更加關心臺灣的政治。曾參與工黨創黨,後加入民進黨;王拓自1995年(民國84年)連任4屆立委,於民進黨2008年(民國107年)慘敗後,短暫擔任文建會主委,之後擔任蔡英文第1年黨主席的秘書長。


  王拓病逝於2016年(民國105年)8月9日,享壽72歲。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人物與團體
建檔單位基隆市政府文化局
別名
本名:王紘久
出生地點-地址
八斗子漁村
出生地點-縣市區
基隆市
出生地點-緯度
25.1457056
出生地點-經度
121.7904019
生年月日/時期
1944
國籍
日本、中華民國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eople.colleague
蔡適應(基隆服務處副主任)
撰寫者
丘國宣(亞洲數位典藏)
資料來源
【圖片來源】 陳青松,2004年6月。《基隆第一:人物篇》,頁:54。基隆市:基隆市文化局。王拓提供,陳青松拍攝   //   【參考書目】 陳青松,2004年6月。《基隆第一:人物篇》,頁:52-57。基隆市:基隆市文化局。丘國宣於2019年2月21日引述編撰
卒年月日/時期
2016/8/9
性別
職稱
台電深澳電廠臨時工、教師、講師、作家、社會運動者、國大代表、立法委員、黨團幹事長
資料使用語言
繁體中文
參與組織
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畫、教育文化改革聯盟、立法院永續經營促進會
時間分期
日治時期/戰後時期
工作單位
台電深澳電廠、花蓮中學、政大中文系、立法院、基隆服務處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