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沙鈴

沙鈴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體鳴樂器。稱呼:馬拉卡司(Maracas, Mbaracas, Tamaracas, rattles),中文俗稱沙錘。有學者認為它最早源自波多黎各的Tainos印地安人所使用的樂器。屬節奏樂器,一般以兩個合適的沙錘作為一組,每隻手各拿一個來搖晃。是拉丁美洲加勒比海地區常見的樂器,特別是非洲─古巴的音樂及舞蹈中。常見的有多種尺寸的規格,製造的材質也多樣。在拉丁美洲常見的有以葫蘆的共鳴體,並使用曬乾的葫蘆種子於體內,透過各種的搖晃動作,體內種子互擊產生有節奏的沙沙聲。目前使用的材質有塑料、木頭等,至於手握的棍棒為木頭。共鳴體內的材質也會更動,如其他植物曬乾的種子。在拉丁美洲沙錘也用於薩滿儀式及非舞蹈的歌樂與器樂樂團,如哥倫比亞的joropo的傳統,其他如委內瑞拉等國家的joropo則使用於音樂與舞蹈的場域中,特別是當地的混血族群的音樂中,沙錘作為一種伴奏的節奏樂器。在拉丁美洲之外的國家,則見於西方音樂,偶而使用在管弦樂隊中,或流行樂隊,或節奏樂隊。在東南亞國家中,如菲律賓現代流行音樂也會使用此樂器作為節奏的伴奏。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沙鈴 / 授權人:文化部典藏網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MOCCOLLECTIONS&id=17120012506。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文化部典藏網
建檔單位文化部典藏網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