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十八羅漢(探手羅漢)

跟十八羅漢(探手羅漢)有關的相片,共5張
跟十八羅漢(探手羅漢)有關的相片,第1張
跟十八羅漢(探手羅漢)有關的相片,第2張
跟十八羅漢(探手羅漢)有關的相片,第3張
跟十八羅漢(探手羅漢)有關的相片,第4張
禁止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十八羅漢(探手羅漢)

本件為探手羅漢,以象牙雕刻而成。羅漢為釋迦摩尼佛的得道弟子們,佛經中記載共十六尊的名字與事蹟,俗稱十六羅漢。約莫在唐朝至五代十國時期,十六羅漢的形象大量出現在繪畫、雕刻、書畫作品中,成為藝術創作的熱門題材,並漸漸演變成十八羅漢。至明清時期十八羅漢已完全取代十六羅漢,不過新增添的二位羅漢身分卻眾說紛紜。清乾隆皇帝將之確定為「降龍」及「伏虎」二位羅漢,展現富含中國特色的佛教文化,也是本物件中二尊羅漢的取材來源。其豐富的肢體動作與面部表情,生動地展現出羅漢的世俗形象。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十八羅漢(探手羅漢) / 授權人:文化部典藏網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MOCCOLLECTIONS&id=17120007570。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文化部典藏網
建檔單位文化部典藏網
作者
: 不詳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