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戰後,臺北州立蘭陽高等女學校改名為台灣省立蘭陽女子中學。1970(民國59)年因實施九年國教,廢除初中部,改制更名為台灣省立蘭陽女子高級中學,先後擴建科學館、圖書館、體育館,均委請名建築師修澤蘭女士規劃設計。1989(民國78)年創設舞蹈資優班,為全台第一所設置舞蹈資優班之高中。2000(民國89)年改隸教育部,改名為國立蘭陽女子高級中學。2004(民國93)年成立語文資優班及數理實驗班。 學校保留了許多特殊傳統,例如:天藍色的校服,「藍衫女孩」在宜蘭指的就是蘭陽女中的學生;每位學生都要會跳土風舞,每週四於第七節下課時舉辦晚舞活動,以各班為單位跨年級形成「同心圓」學姊及學妹一同牽手共舞,象徵團結合作的精神。音樂課在小白宮(原先為圖書館,後來改為音樂教室,現為校史室)彈著吉他,唱著一首首的民歌。這些都是蘭陽女中校友的共同記憶。 蘭陽女中的校歌歌詞為:「太平山下,蘭園清香,崇高的理想,修身的道場。八德振,四維孔彰,負起時代,琢玉磨光。蘭陽女子,自勵自強,太平洋畔,學園幽香,遠大的希望,求知的教場。真善美,校訓昭彰,創造世紀,窗雪螢光。蘭陽女子,自勵自強,蘭陽、蘭陽,母校地久,祖國天長。」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