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日治時期校園內階級觀念與不成文規定

跟日治時期校園內階級觀念與不成文規定有關的相片,共2張
跟日治時期校園內階級觀念與不成文規定有關的相片,第1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ND

日治時期校園內階級觀念與不成文規定

  在文化部「推動國家文化記憶庫計畫」下,大抓周計畫教育協會創作「文化記憶」系列影片,本資料「日治時期校園內階級觀念與不成文規定」為《臺灣學生叛逆史》創作過程中作為關於日本時代校園階級的素材之一,包含「學長學弟制」以及「本島人須向內地人敬禮」等兩筆資料,並於影片中以動畫影像重繪呈現。
  「學長學弟制」為日治時期校園間形成的校園階級概念:高年級的學長是低年級學弟的榜樣,同時也擁有相對的權威。例如王育德便曾在其回憶錄中提到自己就讀台南第一中學校時,與內地人學生發生衝突,事後便找了本島人的高年級學長前來擺平,然而內地人一方又找來更高年級的學長出面,形成逐層堆疊的校園位階。
  而另一方面,「本島人向內地人敬禮」則為日治時期臺灣中學校常見的不成文規定,除了有學弟須向學長敬禮之外,還有本島人學生也必須向內地人學生敬禮,故有不少本島人學生迫不及待成為學長讓內地人學生敬禮。例如王育德便曾在其回憶錄中提到,自己就讀台南第一中學校時,好不容易當上學長期待內地人學弟敬禮的心情。而這種不平等的規定也引發日後第二次台北師範事件的衝突。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日治時期校園內階級觀念與不成文規定 / 撰寫者:社團法人大抓周計畫教育協會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大抓周計畫教育協會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Object&id=168790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社會與政治
建檔單位大抓周計畫教育協會
撰寫者
社團法人大抓周計畫教育協會
貢獻者
創作者
社團法人大抓周計畫教育協會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2019/04/24
資料使用語言
台灣
媒體類型
圖稿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