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部「推動國家文化記憶庫計畫」下,大抓周計畫教育協會創作「文化記憶」系列影片,本資料「臺灣黑熊食物_果實&昆蟲」為《熊膽熊掌,我所欲也?臺灣黑熊逐漸消失的原因》影片創作與拍攝過程中所蒐集關於黑熊的生存環境及食物來源的素材之一,並於影片中穿插呈現。
臺灣黑熊為臺灣最大型的食肉目動物,但牠們其實不只吃肉,而是標準的雜食性動物。臺灣黑熊所吃的食物類別繁雜,包括各種植物的芽、葉、莖、根、果實,以及菇類、昆蟲、蝦、蟹、魚類、哺乳類,另外,牠們也會挖掘蟻窩和蜂巢等獲取食物。但由於植物取得相比獵捕動物來得容易,因此,更可說臺灣黑熊是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在上述的食物來源中,植物性食物的比例可高達80%。
另一方面,黑熊也是個機會主義覓食者,有什麼就吃什麼。牠們的覓食策略除了受到食物養分含量、消化率影響外,也與食物的豐富度有關,因為許多天然食物有明顯的季節性變動,所以黑熊的主食也常會有季節性變化的現象。聰明的黑熊能夠在各種環境中以最短的時間攝取到最大的能量:春季時,黑熊多以新鮮多汁的嫩草、樹木的幼芽及嫩葉為主食;夏季,則以各種富含碳水化合物營養份的果實和漿果為主食,例如懸鉤子、山枇杷、獼猴桃、及各種樟科的果實(如紅楠、大葉楠、臺灣雅楠、香楠及土肉桂等);秋、冬季節時,黑熊則以脂肪含量豐富的堅果為主食,例如山胡桃、殼斗科的橡實。
基本資訊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生物、生態與環境
建檔單位大抓周計畫教育協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