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日治時期學生制服:詰襟、水手服

跟日治時期學生制服:詰襟、水手服有關的相片,共2張
跟日治時期學生制服:詰襟、水手服有關的相片,第1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ND

日治時期學生制服:詰襟、水手服

  在文化部「推動國家文化記憶庫計畫」下,大抓周計畫教育協會創作「文化記憶」系列影片,本資料「日治時期學生制服:詰襟、水手服」為《制服與髮禁》創作過程中作為關於日治時代學生校園生活與制服規定回憶的素材之一,包含兩筆圖像關於制服樣式的資料,分別為「詰襟」與「水手服」,並於影片中以動畫影像重繪呈現。
  日本統治時期,臺灣各級學校亦受日本內地影響,開始出現洋式剪裁設計的學校制服。詰襟一開始為近代歐洲大陸軍人、官僚所著用的制服,日本明治維新時仿照普魯士軍隊所設計軍裝逐漸成為官吏、警察、鐵道員、教師與學生的制服。鈕扣得由衣服下擺處扣到立領處,部份校服鈕扣上有學校的校徽;水手服在1921年被福岡的福岡女子學院所採用──當時的福岡女子學院的校長Elizabeth Lee所穿著的服裝,原本是由太田豐吉在1920年所完成。男學生的立領詰襟式制服與當時女學生的水手服樣式制服與普及於大日本帝國內外。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日治時期學生制服:詰襟、水手服 / 撰寫者:社團法人大抓周計畫教育協會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大抓周計畫教育協會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Object&id=168694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社會與政治
建檔單位大抓周計畫教育協會
創作內容指涉地點
臺北市
撰寫者
社團法人大抓周計畫教育協會
貢獻者
創作者
社團法人大抓周計畫教育協會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2019/04/12
資料使用語言
台灣
媒體類型
圖稿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