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原文/譯文從東洗水山沿稜縱走至鹿場大山,通過殼斗科闊葉林帶,爬高到七千尺的時候,開始進入一大片的針葉林,主要的樹種是二葉松、台灣五葉松及朝鮮五葉松,後者巨大成林。其間有很多鐵杉和扁柏混生,而在鹿場大山山頂附近則是一片鐵杉純林。
山頂開闊,全部被草本植物所覆蓋,森林密生於山頂附近,地勢和景觀酷似玉山背後的八通關。地質和洗水山同屬第三紀砂岩層,高度約八千六百尺。
從大霸尖山起有一條支脈向西伸展,鹿場大山突起於其上,支脈末端伸至加裡山。從台灣北部深坑廳向南經桃園廳、新竹廳到苗栗廳分布的西部蕃地,除了「北部中央山脈」主脊上各山峰以外,鹿場大山算是高度最高、基盤最大的一座山。
洗水山以北的森林,具有更高地帶的林相,而從鹿場大山到大霸尖山連嶺上的森林,也具有比實際高度更高的對象。
從東洗水山上到汶水溪源頭一帶,滿山都是巨大樟樹林。如果苗栗廳有意設置製造樟腦的事業區,那麼汶水溪源流地帶最有希望入選。如果伐採這裡的樟樹林,或許可以重現往年南湖〔位於大湖之南〕製腦事業全盛時代的繁榮。
──為了方便地理上說明,我把從大霸尖山伸向鹿場大山、呈分岐狀態的支脈,暫稱為「鹿場連嶺」。鹿場連嶺以北有大漢溪支流薩克亞金溪、上坪溪及中港溪,以南有大安溪支流及大甲溪支流。從海拔八千六百尺的鹿場大山向東伸到大霸尖山的連嶺,蜿蜒起伏如波浪,連嶺上的山頭高度參差,大約在海拔七千尺至八千尺之間,到了大霸尖山的前山,高度急升,似乎達到九千尺乃至一萬尺以上。
因為溪流上游一帶的連嶺高度,大約在七、八千尺之間,本區主要林地的高度,大約在五千尺至七千尺之間。大安溪是本區內的一條大溪,支流分歧,源頭發自鹿場連嶺,匯集十多條溪谷的水,流經司馬限蕃地與北勢蕃地之間,在〔三義鄉南側〕伯公坑與后里以西,分為數條幹流,從苑裡和大安溪〔大安港〕之間入海。大安溪流域比大甲溪流域更廣,其流路極為曲折,全長可能達到二十五日里以上。
從鹿場大山和連嶺的地質構造可知,大安溪沿岸一帶的地質同屬第三紀砂岩層,也和阿里山略同,地勢也和阿里山近似。森林的分布情形也應該和阿里山相同。當我們一路踏查東洗水山至鹿場大山時,發現了不少地方有這種特徵。
史料摘要自洗水山以北之森林。具高地帶植物之性質。而鹿場大霸連脈處所生之植物。亦多具高山的之性質。以此觀之。可知研究高山植物之有深趣矣。
參考資料鄭安睎,〈日治時期蕃地隘勇線的推進與變遷(1895-1920)〉(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民族研究所博士論文,2011年)
現況今日可自觀霧順樂山林道駕車至山頂,但山頂設有樂山雷達站,周遭屬軍事管制區,一般民眾不得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