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原文/譯文臺灣府外的一大片土地被稱為刑場 ,我在馬雅各醫生的陪伴下參觀這個地方。我試圖拍照,但這裡的景色毫無優美之處,這裡的平原是完全地平坦,可以見到臺灣巨大的老樹都退到了背景之中,彷彿要避免扎根於這片汙濁之地。幾乎沒有一棵灌木來解除這片陰鬱死亡之地的單調感,在一八四二年八月某個早上被帶來這裡處死的一百六十個歐洲人一定也曾帶著恐懼的好奇心注視過這片土地。城裡的暴民跟在他們後面發出歡呼,但在可怕的大屠殺結束之前,他們猙獰殘暴的笑聲卻變成了恐慌,因為天空變得灰濛濛,一場恐怖的暴風雨降臨現場。河道上的急流淹沒了土地,樹林、房屋和農田都被暴漲的河流沖走,瀕死之人的哭喊聲淹沒在暴風雨的猛烈騷動之中。因此審慎又迷信的當地人說,上帝擦去了地上的血跡。據說大約有兩千人在那個多事之日殞命。臺灣府連繫著一段悲慘的歷史,除了剛剛提到的事件,還有更近期的安平砲擊事件,但這件事有太多細節無法在此詳述。
從前這座城市曾在將近十二個月的圍攻之下有過激烈的鬥爭,結果是一六六一年荷蘭人退出台灣。能將強悍的荷蘭人驅離這美麗島嶼的國姓爺必然是位勇敢的探險家,他其實是一個海盜頭子,向周圍所有的島嶼強行勒索。如今清國正需要這樣一位上將來指揮它的新式輪船艦隊。擁有在他號令之下如此龐大的資產,他將得以教訓野心勃勃的小日本,最安全的政策就是讓軍隊待在家裡。現在的情況是,已經有兩千名日本兵在福爾摩沙南部的瑯嶠登陸了,而清國當局還在大陸觀望,對這種大膽的進攻計畫表現出作夢般的驚訝。然而當我漫步在臺灣府的林蔭小徑上,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這裡的全然安逸,沒有一絲跡象或聲音讓人想起在這裡經常上演的可怕衝突,慵懶的空氣中毫無戰爭的廝殺聲,只有昆蟲的嗡嗡聲,載貨前往市場的貨車發出的吱吱聲,或是孩子們歡樂的嘻鬧聲。唉!福爾摩沙寧靜的歡欣可能馬上就要再次被爭奪霸權的吵鬧聲給擾亂了,在兩個種族之間,第一次以手中的現代武器彼此對抗。毫無疑問地,衝突一旦發生,將會持久且嚴重,這個爭端可能導致清國門戶洞開的嚴重後果,又或許清國在勝利的衝擊之下可能會急著試圖進入永久鎖國的狀態,以抵抗可恨的外國侵略。然而後者不太可能發生,因為清國將會發現,唯一的安全之道在於保持自己的優勢,以應付其蠢蠢欲動的日本對手。
史料時間日期
1871-04-10
類型名稱
踏查時間
日期
1871-04-05
類型名稱
踏查時間
參考資料洪敏麟編著、潘敬尉主編,《臺南市市區史蹟調查報告書》,(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79年)
費德廉,蘇約翰編,《李仙得臺灣紀行》(臺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2013年)
現況今臺南市北區臺南公園附近,大北門遺跡附近,應在臺南二中校地內,現已無相關遺跡。
資料來源《十載遊記:麻六甲海峽、中南半島與中國》(The Straits of Malacca, Indo-China, and China,186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