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銅鑼圈三元宮

銅鑼圈三元宮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銅鑼圈三元宮,地址在龍潭區高原里高原路190巷108弄16號,舊名銅鑼圈庄。按廟內〈沿革誌〉所載,於道光24年(1844)由墾首蕭東盛捐地興建。銅鑼圈三元宮在建廟後,一直與蕭家關係密切。昭和15年(1940)臺灣總督府推行「皇民化運動」,廟內眾神被請走,致有六年空廟期,直到戰後才由庄內保正蕭慶壽、余阿順,從今臺灣大學博物館內,將眾神迎回供奉。 三元宮分香源於霄裡三官祠分靈而來,當霄裡三官祠遷址改建為玉元宮時,曾聘名師雕製十個「三界爺聖爐」分火各處,銅鑼圈地區保存其中三個,即蕭家祠堂、蕭家祖堂蕭士濂派下各一。 廟宇原為管理人制度,且一直由蕭家後人擔任。民國67年(1978)時,信士張良乾提議,召開信眾大會,成立管理委員會,設置委員15人,並從中選出主任委員,綜理一切廟務。而管理委員會也分成13組,以日為單位依序輪值宮內行政事務。廟宇在祭祀組織上,以高原里、高平里為中心,將信徒分六組輪值,由值年地區信眾,以擲筊方式產生爐主及眾首事,再由爐主分配各首事任務,辦理各項祭典、平安戲等年度重要行事。三元宮祭祀範圍包括今高原里、高平里和三和里,即傳統範圍的銅鑼圈庄內。本廟的信眾流失相當多,應與銅鑼圈區域的耕作環境不佳,形成居民不斷流失狀況有關聯。

下載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銅鑼圈三元宮 / 撰寫者:林煒舒 / 描述文字授權:CC0 / 建檔單位:桃園市政府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lace&id=161729
描述文字授權: CC0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桃園市政府
所在地-地址
桃園市龍潭區高原路190巷108弄16號
免費進場
所在地-緯度
24.833612
所在地-經度
121.201935
是否開放
所在地-名稱
銅鑼圈三元宮
時間分期
戰後時期 (1945~)
撰寫者
林煒舒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