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北港牛墟

北港牛墟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這張照片拍攝於1981年7月的北港牛墟,牛墟就是牛隻買賣市集,臺灣在日治時期最多有過80餘處牛墟,現在僅存3處,而北港牛墟就是其中之一。早期台灣有句諺語:「交官窮,交鬼死,交到牛販呷料(虧)米」。意思就說要會選牛,不然就虧大了。鑑定牛隻的強弱有四道程序,分別是摸齒、試步、考車、試犁。買牛是為了耕作,因此牛要有力氣可以拉犁,而考車和試犁是用載重方式來判斷牛隻的拉力與耐力。

規模大的牛墟如北港,除了牛隻交易外,農民也會在此交易物件,久而久之便形成市集。前文提到北港牛墟是現存的三處牛墟之一,那麼北港牛墟還有牛隻交易嗎?當然沒有,據文史工作者紀博雅老師的說法,大概在30年前左右就沒有牛隻交易。那麼現在交易的是什麼?集貨市場。南北兩路蔬菜、水果、農業工具,甚至也可看成是跳蚤市場也不為過。

不過北港牛墟從百年前形成迄今,雖然已經是北港人生活中的一部分,但是隨著時代的推移以及生活習慣的改變,有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北港牛墟也許有消失的一天。特別是在經濟部水利署第五河川局「北港溪魅力河川工程」為了增建北港溪高灘地內多功能的廣場以及牛墟特色市集的休憩空間,暫時將牛墟遷移他處,讓許多人喊出北港牛墟恐消失的心聲。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北港牛墟 / 撰寫者:許逢麟 / 描述文字授權:OGDL 1.0 / 建檔單位: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lace&id=161692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
所在地-地址
雲林縣北港鎮
免費進場
所在地-緯度
23.595863
所在地-經度
120.285885
是否開放
資料來源
訪談文史工作者紀博雅;訪談文史工作者蔡享潤
時間分期
民國戰後時期/清領時期(1683~1895)
撰寫者
許逢麟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