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長的話:新竹市光復路的風貌、發展與故事 本市光復路闢建於日治時期,起始是舖設輕便車軌道和自動車通行的兩用道路,為新竹市區通往竹東的交通路線。戰後半世紀以來,新竹市郊東南區塊沿著光復路日趨繁榮:先有安置戰後來台軍人與眷屬的軍事營區及眷村,然後是1950至1970年代間清大與交大的設立,接著是承繼日治時期天然瓦斯研究所的工業技術研究院,1980年代則有科學園區的成立,這些沿著光復路拓建的大型機構與公共建設,帶動了整個區域的發展。 隨著1977年中山高速公路楊梅至新竹通車,光復路所在的交流道儼然成為新竹市區內外的出入口;新竹科學園區的設立,更使得光復路一躍成為台灣科技產業與世界的連結點,是以其沿線的區域發展,相當值得探討。 本期文獻即以「新竹市光復路的風貌、發展與故事」為主題,邀請新竹市文獻小組吳慶杰委員擔任主編,共收錄林欣宜〈二十世紀中期以前新竹市東南金山面地區的土地利用與社會發展〉、〈消失的存在感:竹塹城與台灣高科技重鎮的雙軌發展〉、周錦宏與游明潔〈日治時期金山面聚落之特色產業〉、陳板〈吳屋與新竹開發史〉、主編所撰〈金山面與在地家族發展之關係─從腳底下價值出發的鄉土成長 〉、林建昌〈老市區的沿革〉、羅世維〈從新竹都城隍廟對北管戲曲發展的影響-看竹塹北管藝術的未來〉及張德南〈許明薰─平凡中的不平凡〉等文章,鋪陳出觀察新竹城市歷史的獨特視野,在此向諸位作者表達謝忱。 新竹市市長許明財謹識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