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以後陳其南在文建會推動社區總體營建計畫,社區營建是藉著社區公共事務的進行,而達到對人的開發和人際關係改善的目標。在營造過程需要大量人力跟時間來進行。黃武雄在中國時報發表深化民主,創造新文化一文提出社區大學的構想,在他的構想中,社區大學的課程可分成三部分:學術課程、技藝課程與社團活動。社區大學想藉由大批研究生人力師資,有系統地把社會人文思潮介紹給社會大眾,這正是社會運動和社區營造一直想做卻無力單獨完成的事,而大學教育也可以跟社會做更直接的扣連。未來的社區大學不再只是靜態知識的傳播,而更是動態之能的學習和體會,知識和生活因而得以合而為一。在台灣社會改革史的系譜學上來看,社區大學和過去的社會運動和社區總體營建是一脈相連,願從二十一世紀開始台灣能邁進以社區大學為主軸的社會重建階段。
受著作權法保護-僅限於本平台有限度公開瀏覽
著作人別:自然人著作
著作保護類型:長期著作保護類型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