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新竹教堂歷史需要追朔至120年前馬偕博士在北部拓荒傳教的時代開始。教會是上帝的家,為了達成上帝所託必須同時兼備:禮拜、教育、宣揚、交誼、服務五大功能。本文以基督長老教會在新竹各時期教堂、教會發展史。1872年馬偕以拓荒的方式在新竹佈道、診病,當時並無固定場所地點。1878年新竹第一間教堂開幕,且於1884年僥倖逃過清軍破壞。1895年馬關條約後台灣、澎湖割讓給日本,常有地方性動亂使台灣北部教教會蒙受重大損失,營運陷於癱瘓。1899年新設第二間教堂為閩南式街屋建築,當時北部共有57所教會、12所堂會。1913年決議將耶穌聖教改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1914年教會所在一帶漸次變為私娼巢窟,因此決議新設第三間教會,並於1923年落成。1945年台灣光復後教會名稱又改為新竹教會。1986年第四間教會設立,而第三間教會因年久失修、維護經費過高、治安隱憂等問題於1993年拆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