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斗六大圳

斗六大圳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斗六大圳位於嘉南平原北端,東與清水溪並列,圳水由北而南;而清水溪則由南而北,猶如相對而馳的列車般;北與濁水溪成約50度交叉;東南為山脈起伏之大尖山;西北漸為平原。斗六大圳以清水溪、石龜溪、大湖口溪、崙子溪、石牛溪等為主要水源,境內設有28條小型埤圳。

日治政府頒佈「公共埤圳規則」,凡有關公共利害者都被指定為公共埤圳,統一由政府監督管理。明治43年(1910)更設立水利機構,予以統合管理。斗六地方人士鑒於嘉南大圳的經驗,因此便有計劃興建灌溉系統之議,土地改良,發展農業,富裕民生。因此在昭和2年(1927)組織「斗六大圳促進期同盟會」,昭和15年(1940),台灣總督府決定補助半數工程款,餘額由地方自籌。昭和16年(1941)成立「斗六地方土地改良事業建設所」,斗六大圳至此方見開端。後因二次大戰,日本人力、財力均感不足,大圳建設延宕。戰後聯合國救濟總署頗重視此大圳之工程,經仔細研究後,決定撥款補助,加上民國36年美援的支持,終而完工。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斗六大圳 / 撰寫者:李漢鵬 / 描述文字授權:OGDL 1.0 / 建檔單位: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lace&id=147852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
所在地-地址
雲林縣斗六市
免費進場
所在地-緯度
23.707795
所在地-經度
120.540909
是否開放
資料來源
田調與自行整理
時間分期
戰後時期 (1945~)
撰寫者
李漢鵬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