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毛巾的製造需要許多工序,是一種勞力密集的產業。有毛巾窟之稱的虎尾,曾是雲林之光,佔有台灣70%以上的市場。毛巾業者曾用一句話形容虎尾毛巾的產業鏈,走完虎尾一圈剛好是一條毛巾的生產過程。一般毛巾的製程包括,首先是毛巾設計,這在製造前完成,以便設定機臺的操作模式。其次是機臺打版,將設計稿輸入織造機後,利用紗線高低變化來織出毛巾樣式。再來是選紗和前漂。臺灣常見的原紗依其粗細可分為16、20、32、40支紗四種,支數越高表示紗線越細,觸感越柔軟,吸水性也越強。
之後就是整經與漿紗,為保持棉紗張力,增加紗線的強度及耐磨度,在織造前會使用漿紗機在原紗上一層天然玉米漿,棉紗的韌性。再將漂染好的原紗依序整齊盤在盤頭上,以供後續織造使用,這個動作稱之為整經。之後的幾道程序就是織造、退漿、染整、開裁等。最後則是繡花與印花,這是為了增加毛巾的質感,讓樣式更加的活潑,半成品的毛巾會依照不同的需求,以印花或刺繡的方式來後製。在客製化服務中是相當重要的一環。由中大棉織第二代顧吉程所創辦的家樂印花廠即是以印花為主業的廠商。台灣毛巾曾風光過好一陣子,在數次的反傾銷稅中,毛巾業者都佔了上風,但是這種情況還能持續多久呢?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