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北港龍鳳閣

北港龍鳳閣
數位物件授權: PDM

一般廟會繞境、進香,皆有許多藝閣、陣頭活動,來使整體習俗更加豐富精采,也傳達出對神祉的敬意及祈福。北港人在早期迎媽祖時,便是用「龍頭鳳尾」的龍鳳閣。龍鳳閣從清朝至日治時代是由紙箔舖贊助設立而成,在明治41年(1908)的朝天宮即有記載,金箔紙舖用龍鳳閣捐款興建三川殿。可見,龍鳳閣歷史已有百餘年。
龍鳳閣與傳統俗稱蜈蚣閣、蜈蚣棚等同為陣頭閣,但北港龍鳳閣特色在於龍頭鳳尾,意在陰陽調和和龍鳳呈祥,深具成龍成凰之期許,有別於一般蜈蚣閣之外,具有保平安、避邪、掃魔作用。龍鳳閣台以榫頭相扣,片片連環不斷,彎轉容易。裝扮人數依其型態大小有8人(八仙)、12人(十二金釵)、24人(二十四節氣)、28人(二十八星宿)、36人(天罡或唐朝古典人物)、72人(地煞)、極限是108人(一○八好漢)。百年來其內容一成不變,閣台變化少之又少,由於其遶境之前必須舉行請神、開光點睛、盤廟儀式,因此結束時,也要以隆重儀式送神。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民俗與宗教
建檔單位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
取得對象
北港朝天宮
資料來源
紀雅博老師, 田野訪談自行整理
撰寫者
陳建安
創作者
拍攝:不詳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清朝光緒年間/臺灣的日治時期明治年間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媒體類型
照片
時間分期
日治時期 (1895~1945)
檔案授權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