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麥寮聚寶宮威鎮麥津匾額

麥寮聚寶宮威鎮麥津匾額
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麥寮聚寶宮威鎮麥津匾額

光大寮位於麥寮鄉麥豐村,地名由來,有說居民在此搭寮捕捉海裡的動物「光代」,故名「光代寮」。又說因為早期土匪相殺激烈,林、吳姓分爭結仇,人民恐慌,故請當地聚寶宮的蕭府千歲協調,使兩姓和睦相處,共同對抗土匪,因取其光復大興之故而為「光大寮」。(引自麥寮鄉公所村里簡介) 翻查清代志書和日本時代的調查資料,我們會發現,「光大寮」在文獻上曾出現光在寮、康代寮、光豸寮、光大寮、光代寮…等幾種不同的寫法,所以,「光復大興」這個說法已不攻自破,但我們可以歸納出,不管是光大、光代,還是康代,均可能是台語同音異字,指的是俗稱「公代」的截尾薄殼蛤。

這種生長在溼地泥灘,半透明的食用貝類,因為西部海岸工業汙染,已經非常少見。光大寮其實就是先民搭寮而居,挖取「公代」的地方。光大寮的信仰中心聚寶宮,原名富美宮,和泉州南門後武尾祖廟「富美宮」廟名相同,主祀神同樣也是西漢名臣-蕭望之太子太傅,民間尊稱蕭府太傅或蕭府王爺、蕭府千歲。昭和3年(1928)光大寮的信徒率團前往泉州富美宮謁祖進香,並獲得祖廟董事曾清樹、郭金井等人回贈由晉江書法名家曾遒揮毫的「威鎮麥津」匾一方,麥津即是麥寮的雅稱,匾詞形容蕭府王爺的神威永鎮海峽彼岸的麥寮港街。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民俗與宗教
建檔單位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
資料來源
田野訪談自行整理
撰寫者
李漢鵬
貢獻者
創作者
拍攝:李漢鵬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2019/01/01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媒體類型
照片
時間分期
日治時期 (1895~1945)
檔案授權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