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板橋林本源園邸

跟板橋林本源園邸有關的相片,共38張
跟板橋林本源園邸有關的相片,第1張
跟板橋林本源園邸有關的相片,第2張
跟板橋林本源園邸有關的相片,第3張
跟板橋林本源園邸有關的相片,第4張
跟板橋林本源園邸有關的相片,第5張
跟板橋林本源園邸有關的相片,第6張
跟板橋林本源園邸有關的相片,第7張
跟板橋林本源園邸有關的相片,第8張
跟板橋林本源園邸有關的相片,第9張
跟板橋林本源園邸有關的相片,第10張
跟板橋林本源園邸有關的相片,第11張
跟板橋林本源園邸有關的相片,第12張
跟板橋林本源園邸有關的相片,第13張
跟板橋林本源園邸有關的相片,第14張
跟板橋林本源園邸有關的相片,第15張
跟板橋林本源園邸有關的相片,第16張
跟板橋林本源園邸有關的相片,第17張
跟板橋林本源園邸有關的相片,第18張
跟板橋林本源園邸有關的相片,第19張
跟板橋林本源園邸有關的相片,第20張
跟板橋林本源園邸有關的相片,第21張
跟板橋林本源園邸有關的相片,第22張
跟板橋林本源園邸有關的相片,第23張
跟板橋林本源園邸有關的相片,第24張
跟板橋林本源園邸有關的相片,第25張
跟板橋林本源園邸有關的相片,第26張
跟板橋林本源園邸有關的相片,第27張
跟板橋林本源園邸有關的相片,第28張
跟板橋林本源園邸有關的相片,第29張
跟板橋林本源園邸有關的相片,第30張
跟板橋林本源園邸有關的相片,第31張
跟板橋林本源園邸有關的相片,第32張
跟板橋林本源園邸有關的相片,第33張
跟板橋林本源園邸有關的相片,第34張
跟板橋林本源園邸有關的相片,第35張
跟板橋林本源園邸有關的相片,第36張
跟板橋林本源園邸有關的相片,第37張
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本園邸位於板橋市流芳里西門街四二之六五號與九號,為館前路、西門街、文昌街及倉後街所圈圍,佔地達52,000多平方公尺。本建築群始建於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全部工程完成於光緒十九年(1893年),主要由五部分構成,即弼益館、舊大厝、新大厝、白花廳及花園。本園邸規模大、設計精美,正反映林家財力之雄與官職之高,不愧臺灣第一富豪。林家之發跡過程大致上是由商賈而農墾、出仕,最後發展為結合官員、富商、地主等多重身份之大家族。推動林家發展的要角是來臺第二代祖林平侯。他在乾隆五十一年(1782年)來臺尋父,在一米商家為僱傭,因精計算,深為東家賞識。後自行販米致富,並擴及其它行業,重要的有米業、鹽業、樟腦業,甚至購船經營航運業,通販臺灣、大陸、南洋各地,因而財富如滾雪球般,迅速增加,而成為北臺大富豪。林平侯致富後亦注意功名的取得,即透過捐納逐步取得官銜,進而出任實官。嘉慶十五年(1810年),他赴廣西任潯州通判,並攝來賓縣知縣職。不久,補桂林同知,繼署南寧府知府、柳州府知府等職。嘉慶二十年(1815年),因故辭官歸鄉,為發展臺灣山區資源,遷居大嵙崁,致力農墾、商販,並奉獻公益慈善工作。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平侯去世,二子國華、國芳克紹箕裘,繼續遺業。咸豐三年(1853年),林家再遷板橋,並建三落大厝。此時林家已成為北臺重要富紳,凡有亂事或義舉,均是官民爭取捐獻或協助的對象。惟林國芳因身為漳人領袖,參與漳泉械鬥而獲罪。咸豐十一年(1851年)他被革去鹽運使銜候選郎中,解省審訊,但在解往福建之渡海途中去世。林家家勢至第四代維讓、維源時更上一層樓。原因是此時清朝內憂外患交織,需賴地方士紳之效忠奉公,尤其是富豪。林家乃臺灣首富,捐獻最多,獎賞自然最優厚。最重要的捐款是光緒三年(1877年),林維讓、維源響應閩撫丁日昌的號召,捐銀五十萬元,助官進行臺灣之近代化事業。光緒五年(1879年),林氏全家人獲優獎,其中林維源獲三品卿銜與一品封典,成為朝野皆知之臺灣名紳。中法戰爭北臺之役時,林維源雖因不堪無限制派捐而避居廈門,但仍先後捐數十萬元,因此,光緒十年(1884年),清廷賞以四、五品京卿候補。中法戰後,劉銘傳推動近代化建設,重用臺紳,林維源扮演執行政策之第一要角。其中最重要是負責開山撫番大業。光緒十二年(1886年),他出任「幫辦臺北開墾撫番事務」,十四年(1888年),因辦理有成,劉銘傳又奏升為「幫辦全臺灣墾事務」。在官紳合作下,清廷政治力伸入內山,而山地之拓墾亦加速。除撫墾外,林維源亦參與多項近代化建設,如招商局、建設臺北之新市街與洋樓等。光緒十七年(1891年),林維源升為太僕寺卿,堪稱集富與貴於一身,林氏家勢之隆不僅在臺首屈一指,在清帝國內亦少有其匹。不幸,甲午戰後,臺灣割日,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林維源內渡而終老大陸。林本源園邸計有五部分:弼益館、舊大厝、新大厝、白花廳及花園。今新大厝、白花廳已不存,僅存且最重要的是舊大厝與花園。弼益館乃林家之租館,建於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其後為林家螟蛉子之住宅。舊大厝為三落大厝,乃林國華、國芳於咸豐三年(1853年)所營建,供家人與部屬居住、活動之用。第一落,正中為門廳,兩側有四房,形成一廳四房格局。第二落,正廳是客廳,兩旁各有二房,正廳左鄰一間是主人夫婦臥室。第三落公媽廳與神明廳,左右房間居住主人之長輩。新大厝乃光緒十四年(1888年)林維源所建者,共有五落。新大厝之前院兩側有租館,而五落宅第中前三落與後二落格局不同,主軸亦不在同一直線上。前三落為一封閉體,其中中央之四房一正廳二側廳(一說六房一廳)又圍成封閉體中的封閉體。後二落則由三套單元所組成,每套有兩房一廳而兩側各一耳房。白花廳緊鄰新大厝左側,共三落。第一落為門廳,兩側為門房與轎夫居處。第一、二落稱為前廳,其間有一直,乃宴客之處。第三落稱後廳,乃尊貴賓客之下榻處。前後兩廳間有一戲,周圍為遊廊。從遊廊經三落之過廳可直通花園。花園亦林維源所,完工於光緒十九年(1893年)。其主要建築:、方鑑齋、來青閣、香玉簃、月波水榭、定靜堂及觀稼樓。另有綿、複道及各型涼亭、假山、花圃等。林家花園規模宏偉、設,是臺灣最具代表性的名園,享譽島內外。民國三十八年(1949),林家花園被占用,遭嚴重破壞。民國六十五年,林本源祭祀公業捐贈,並進行規劃修復工作。民國七十一年(1982年),修復工作開始,七十五年(1976年)竣工,耗資一億五千六百餘萬元。林本源邸位於舊板橋城堡西門內,由三個建築群所組成。一為舊大厝群:包括弼益館(1847)及三落大厝(1853);二為五落新大厝(1888);三為花園部份(1893)。目前僅存三落大厝以及花園部份。弼益館為放置租穀的租館,結構嚴謹的四合院空間,前後分設亭子為其特別之處。三落大厝座東北朝西南,前有半月池及左右山門,在空間格局上利用大量的隔壁造成私密空間的效能,同時為避械鬥之禍,設有堅強的門檻與銃眼,並增大大埕空間以操兵練勇,防禦設施嚴密,目前作為林家祖祠使用。五落大厝座東北朝西南,為林邸中規模較大的建築群,並配置有待客用之白花廳,目前以全部拆除改建高層公寓。花園佔地三八一五坪,由兩建築群及林園花圃共同構成。方鑑齋、汲古書院為供讀書研究或文人相會之安靜區,定靜堂、來青閣、香玉簃及觀稼樓等則為賓客宴客空間,園中涼亭、假山、曲臺作工考究,充份展現林家在社會之地位。花園內建築由於受外來文化影響,部份形式已非傳統閩南建築作法,也反映出當時臺灣社會受外來文化的影響。板橋林宅為臺灣北部重要建築群,為顯示當時林家的財富地位,裝飾、構造均有其特別之處,如舊大厝中之木飾便表現出木工細緻雕鑿之裝飾特性,其他如磚砌之幾何圖形紋樣,均相當具有特色。(資料來源:內政部台閩地區古蹟資料網)

禁止下載描述文字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國家文化資料庫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國家文化資料庫
替代主題
板橋林家花園
創作日期
創作日期:清道光二十七年(西元1847年)
作品語文
中文
全集/系列名
世華網臺灣建築大觀園
相關地點
台北縣板橋市
地點名稱
桂林/台北縣板橋市/臺大/大富/大業/大觀/大觀/中林/六房/半月/花圃/花圃/林本源園邸
緯度
24.6754/25.0111111/25.0182/23.6054/23.6946/23.9826/23.8525/22.6612/24.9357/23.4487/23.4635/24.3616/25.0111161
經度
121.67/121.4458333/121.534/121.393/120.465/120.685/120.865/120.599/121.201/120.202/120.712/121.332/121.4545978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