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台北府城景福門

跟台北府城景福門有關的相片,共3張
跟台北府城景福門有關的相片,第1張
跟台北府城景福門有關的相片,第2張
禁止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清光緒元年清廷設台北府,5年台北知府陳星聚籌建臺北府城,但因台北基地鬆軟,直到福建巡撫岑春,臺灣道台劉相繼勘定基址後,光緒8年(西元1882年)始召募粵籍工匠興築。光緒10年(西元1884年)完工。城周一千五百餘丈南北較通西略長,為長方形的城池,並開闢五門,北門、東門附郭。景福門即東門,位於東城牆中央略偏南處,朝向台灣北部的重要口岸-基隆,負有防禦的重任。另外,它也是台北城通錫口(今松山)的孔道。當時城內通往東門的「東門街」,就是今天的凱達格蘭大道。東門為台北府城五城門中石作最為精緻的,額題景福門,建築結構和北門很類似,都是在石砌的城座以上,有厚實的磚牆一直接到屋簷下,宛如牢不可破的方形堡壘。而雙層磚牆之內,則是木造結構。屋頂是四面屋坡的「歇山式」,簡單大方。和北門不同的是,東門屋簷下有綠釉空心花磚裝飾,而且兩側門孔旁均加開方形窗洞。另外,北門的外廓是方形,東門則是圓弧形。  日據初期搗毀台北城城垣、城郭及西門。僅存北門、東門、南門、小南門﹔年久失修日漸殘破。光復後,政府整修舊城門,東門從碉堡型的城門,被重修成宮殿式建築,大失原貌,但石構臺座及圓拱門為原有建材,門洞為石條所砌半圓拱,邊框保存有雷紋裝飾,仍頗具歷史價值。(資料來源:台北市政府網站)

禁止下載描述文字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國家文化資料庫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國家文化資料庫
創作日期
創作日期:清光緒八年興工(西元1882年),光緒十年竣工(西元1884年)
作品語文
中文
全集/系列名
世華網臺灣建築大觀園
相關地點
台北市中正區
地點名稱
凱達格蘭大道/小南門/東城/五城/大觀/大觀/台北市中正區
緯度
25.0396327/25.036913/24.6161/23.8889/23.8525/23.9826/25.0316667
經度
121.5155764/121.508057/121.811/120.887/120.865/120.685/121.5163889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