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虎爺

虎爺
禁止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台灣民間所崇奉的神祇龐雜多元,可參考的分類方式亦相當多樣。按祭祀的對象與神靈的來源可區分為天神、地祇、人鬼、物魅四類。若依宗教別的不同則可概分為道教與民間信仰系統以及佛教系統兩大類,其中前者的神系較為複雜,可依其神靈的職能,再區分為五大類:自然神、行政神、古聖先賢、功烈神明與其他地方性的民俗神。又可依照各寺廟祭祀的主從地位而區分為主祀神、從祀神、同祀神、寄祀神等類別。而依照崇拜的地域大小,亦可概分為全國性與地方性的神靈。神像是所崇拜神靈形象的具體展現,與宗教信仰密切相關,又因其藝術性與象徵意義而具有特殊的藝術風格。台灣民間重視神靈崇拜,民間專司神像製作的藝師,對於各神靈形象的塑造,均有其傳統的規矩方法:如尺寸、臉形神態、服色、法器、姿態等等,均需符合一定的規則,又因材質尺寸、派別風格、製作方式、相關宗教儀式等方面的差異而呈現多元風貌,形成獨特的神像藝術。台灣民間專祀虎爺的宮廟較少,多為隨主神供奉。民間傳說虎爺為土地公的坐騎與侍從,一般宮廟都會於供桌下供奉虎爺,具有驅逐疾癘和鎮守廟宇的作用,少數則以虎首人身的造型陪侍於福德正神旁。擅長醫術的保生大帝,傳說曾醫治老虎的喉病,因而成為保生大帝廟的護衛神之一。後來許多王爺廟亦有配祀虎爺,稱為「黑壇將軍」、「黑虎將軍」、「下壇將軍」等。又民間傳說「虎咬豬」,故幼童若臉頰紅腫,俗稱「生豬頭皮」時,則以金白錢與供品祭拜虎爺,並在臉頰畫一「虎」字,即可痊癒。此尊虎爺的造型為一具虎型的動物神像,採前腳直豎後腿彎曲的蹲坐之姿,回首露齒,模樣逗趣可愛。

禁止下載描述文字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國家文化資料庫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國家文化資料庫
全集/系列名
臺灣民間信仰資料庫
相關地點
台灣
地點名稱
王爺廟/世界宗教博物館
緯度
24.671/25.0080453
經度
120.852/121.5079255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