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青玉虎面紋珮

青玉虎面紋珮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國立歷史博物館《青玉虎面紋珮》(館藏編號71-00415)。於西元1982年入藏。為總統府第一局撥交紐西蘭華僑楊達志先生捐贈。 本件虎面紋佩為青玉質,仿古作舊青黃色夾棕色沁。器呈虎頭形,捲雲式外張之一雙立耳,額上四條彎弧形抬頭紋陰刻凸起,同樣手法雕出兩顆圓眼、向上揚起的一對眉毛、一張闊鼻。應為把玩器。 中國人的生肖、四方神、各種吉祥動物,都淵源於古代對動物的崇拜。作為東亞猛獸的代表—老虎, 自然是膜拜的對象之一。商代甲骨文所提到的「虎 方」,也就是虎國,大約在今河南新鄭的虎牢、中牟附近。虎又被敵對的部族稱為饕餮,也認為是上古四大凶族之一。3千年前的商周青銅器、玉石骨器上都有虎紋造型。青銅器上有一部分獸面紋已被證實為虎面,凡耳朵豎在頭頂(立耳),左右眼角外側有一枚符號,都是虎面的特徵。凡虎紋造型皆可稱為饕餮,故商代1001大墓出土的石虎,也有人稱之為石饕餮。戰國以後,虎被列為四方神中的西方白虎星君。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青玉虎面紋珮 / 授權人:文化部典藏網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MOCCOLLECTIONS&id=14000157338。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文化部典藏網
建檔單位文化部典藏網
作者
作者:
日期
其他: 民國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