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歷史博物館藏《墨玉坐虎》(館藏編號71-00932),此件墨玉坐虎為圓雕器作,整體器型圓潤,線條優美,陰線刻虎眼炯炯有神,尾巴翹高頸胸部沁色較深藍,前腳至後腳部,有一道灰色痕。 虎形的玉器,古時用於禮西方,位於六種瑞玉之末。在考古發掘中出土的和傳世的虎形玉器,有圓雕、浮雕和平麵線刻的虎紋,多作為佩飾之用。墨玉是一種較為稀有的資本,構成時刻為通常和田玉的兩倍之多。黑色首要是因為構成過程中受石墨的影響,所以時刻越長,其墨色越濃。墨玉的色彩常散佈不均勻,黑色就呈花斑、條帶狀散佈。薄片出現金褐色反光,厚片出現銀灰色反光。墨玉通常狀況下是不透光的,透不透光要看厚度,薄一點墨玉片可透光。此件《墨玉坐虎》於1982年由楊達志捐贈史博館典藏。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