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歷史博物館藏《白玉子母猊》(館藏編號71-00900),此件白玉子母猊為圓雕器,以淺浮雕表現頭部及獸身紋路,母猊瞪大雙眼斜視小猊作保護狀,母猊頭部及小猊利用玉皮石質加染色為深咖啡色,小猊左眼處有碰撞痕。 狻猊是種造型頗為奇特的瑞獸,它既像獅,又像龍,甚至有點像天祿獸,經常出現在玉雕、香薰、鎮紙等器物上。最早提到狻猊的,是《穆天子傳》,書中說:「名獸使足……狻猊、野馬走五百里。」按該書的說法,狻猊是一種跟野馬一樣能日行五百里的走獸,不一定是猛獸。晉人郭璞則注曰:「狻猊,獅子。亦食虎豹。」《爾雅•釋獸》稱:「狻猊,如彪貓,食虎豹。」郭璞也注曰:「即獅子也,出西域。」不僅郭璞認為狻猊就是獅子,連顏師古等學者也是如此。此件《白玉子母猊》於1982年由楊達志捐贈史博館典藏。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