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灰陶牛車

跟灰陶牛車有關的相片,共2張
跟灰陶牛車有關的相片,第1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國立歷史博物館館藏《灰陶牛車》(館藏編號85-00687)。 以外觀來看,《灰陶牛車》由底座、車輪、車篷、牛等組件組合而成。牛四肢直立,體型碩狀,雙眼圓睜,牛頭戴轡,昂首前行。車身塑造清晰,輿箱前方開有長方形窗戶,捲篷式車頂,前端較長,後方較短。兩旁車輪高大。 魏晉南北代至唐初,作為明器的除了馬,也有車,前者多是提供給男性墓主,後者則是為女性墓主準備。此外,魏晉南北代的文人將乘坐牛車視為清玄高遠的標誌,故牛車也被製成明器放置於墓室,影響隋代和唐初的葬俗。自漢代開始逐漸以「牛車」替代「馬車」。當時因常受到北方胡人的南侵,戰爭時馬匹不足,故而下令不以馬作為拉車、搬運重物等,而僅供於戰場上,自此之故,到唐代牛車多於馬車。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灰陶牛車 / 授權人:文化部典藏網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MOCCOLLECTIONS&id=14000077604。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文化部典藏網
建檔單位文化部典藏網
作者
作者:
日期
其他: 新石器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