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陶淵明桃花源記

陶淵明桃花源記
禁止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呂宗城(1985-)所作〈陶淵明桃花源記〉以楷書寫陶淵明(約365-427)〈桃花源記〉,釋文:「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爲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髣髴若有光。便捨船,從口入。初極狹,纔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鷄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鷄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絶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爲具言所聞,皆歎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爲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誌之。及郡下,詣太守,説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誌,遂迷,不復得路。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陶淵明桃花源記,歲在丙申仲夏呂宗城。」姓名章:「呂氏」(白文)、「宗城」(朱文),引首章:「美意延年」(朱文)。 此作書風近於唐代書法家褚遂良(596-658)〈雁塔聖教序〉筆意,然在筆劃線條上加強粗細的變化對比,部分極細之筆劃呈牽絲狀,體態更加遒美研媚。傳統上書法品名和落款多寫於文末,作者卻將之移至畫面中央,模仿古代活字與雕版印刷的排版樣式,並於中央貼上黃色長條底紙,再於褐色灑金春聯紙上書寫題名,精緻講究,別有新意。 呂宗城現於中央造幣廠工作,業餘從事書法篆刻創作,其兼擅各類書體,經常於畫面佈局上加入現代創意,氣質清新典雅,令人耳目一新。本作獲2016年第34屆桃園桃源美展書法類第1名,其他作品曾2018年全國美展書法類金牌獎。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陶淵明桃花源記 / 授權人:文化部典藏網 /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MOCCOLLECTIONS&id=140000000284。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文化部典藏網
建檔單位文化部典藏網
作者
作者: 呂宗城
日期
年代: 2016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桃園市立美術館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